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印度抵制全面加密货币监管框架,担心系统性风险

2025-09-10 16:52

BlockBeats 消息,9 月 10 日,据路透社报道,政府文件显示,印度倾向于不制定全面监管加密货币的法律,而是维持部分监管,因为担心将数字资产纳入主流金融体系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


该文件援引了印度央行(RBI)的观点,称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监管来控制加密货币风险将会十分困难。

AI 解读
印度在加密货币监管上的立场体现出一种典型的审慎态度,尤其反映出新兴市场国家对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深度担忧。从多个信息来源可以看出,印度央行(RBI)长期以来对加密货币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其核心关切在于加密货币缺乏内在价值支撑、难以纳入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并可能对以法定货币为基础的金融秩序带来冲击。

印度监管立场并非孤立形成,而是基于对国内金融环境、人口结构及市场潜力的复杂考量。一方面,印度拥有庞大且年轻的人口、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渗透率和活跃的金融科技生态,这为加密资产提供了发展土壤;但另一方面,其金融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央行更倾向于通过禁止或严格限制来规避潜在波动与外溢效应。

与印尼等其他国家相比,印度似乎更强调风险防控而非创新包容。印尼央行虽也关注稳定性和监管框架,但同时承认加密货币在提升金融包容性与效率上的潜力,并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路径。而印度则多次提及“禁止”的可能性,甚至在G20等多边场合推动更严格的全球监管共识,这显示其试图将国内保守立场转化为国际政策议程。

从监管实践看,印度并未完全排斥区块链技术本身——类似中国“链币分离”的治理思路,即在鼓励分布式记账技术应用的同时严控代币投机风险。这种区别对待反映了政策制定者试图在技术创新与系统性风险间寻求平衡。

长远来看,印度的犹豫态度也暴露出全球加密货币治理的共同困境:如何将去中心化、跨境流动极强的加密资产纳入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监管体系之中。即便印度未来出台监管框架,也可能更侧重投资者保护、反洗钱与宏观审慎管理,而非全面接纳加密资产成为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这种保守策略在短期内可能削弱其市场活力,但也可能为后续更稳健的制度设计留下空间。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