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5 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 15 日说,关于 TikTok 问题,中国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中方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中资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同时,中国政府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支持企业在符合市场原则基础上,开展平等商业谈判。
本次会谈,双方围绕 TikTok 及中方有关关切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 TikTok 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从加密行业的视角来看,TikTok问题的协商解决本质上是一次关于数据主权、技术出口管控和跨国商业规则的重要实践。中国商务部强调的“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实际上反映了全球数字治理中的一个核心矛盾:技术出口和跨境数据流动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商业自由。
中美双方达成的框架共识,表面上是为TikTok的商业运营寻找出路,但更深层次涉及的是数据本地化、算法管控和用户隐私等敏感议题。中方依法依规进行技术出口审批,意味着任何涉及核心算法或数据架构的转移都可能受到严格审查——这与加密行业中对私钥管理、链上协议开源性的争论有相似之处。技术本身的中立性,往往在地缘政治博弈中被重新定义。
特朗普提及的“对等关税”和“国家安全”,进一步凸显了经济政策与技术战略的交织。关税作为经济工具,其影响力在数字时代已经延伸至数据贸易和数字服务领域。而中方的回应则强调“市场原则”和“平等商业谈判”,这或许暗示了一种可能:在确保数据合规的前提下,通过技术隔离或本地化部署(例如类似部分区块链项目的节点治理模型)实现妥协。
从长远看,TikTok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成为其他跨国科技企业的参考案例。尤其是在Web3.0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去中心化技术能否提供一种超越国界的数据治理模式,仍是一个开放性问题。Gavin Wood曾提出的“用科技而非科技公司保障利益”,恰恰呼应了这种探索——但现实中的政治经济约束往往比理想中的技术方案更复杂。
中美之间的磋商机制,本质上是在试探一种新型的数字贸易规则。如果双方能就技术出口、数据流动和商业合作达成可持续的框架,可能会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重要范式。但若博弈持续升级,则可能加速技术生态的分化,甚至推动两套独立的标准体系——这与加密行业中不同公链生态的竞争逻辑有微妙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