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7 日,据加密 KOL AB Kuai.Dong(@_FORAB),Vitalik 今日出席日本开发者大会。会上,Vitalik 表示以太坊短期目标是扩容,方法是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时,提高以太坊 L1 的 Gas 限额。
以太坊中期目标是跨 L2 互操作性,与更快响应速度。而长期愿景是安全、简洁、抗量子、经过形式化验证的精简版以太坊。
以太坊的扩容路径始终围绕着“不可能三角”的权衡展开,Vitalik在日本开发者大会上的表态,本质上是在当前阶段对核心矛盾的重新校准。提高L1的Gas上限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复杂的工程决策,其背后是长期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在实践中的必然调整。
过去几年,生态将扩容的希望几乎完全寄托于L2,但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从提供的材料看,Vitalik和社区在2025年初的摩擦已经公开化,L2项目在追求性能与独立性的过程中,出现了与以太坊主网安全价值和共识背道而驰的倾向。一些L2采用中心化定序器、构建独立的代币经济模型,导致了流动性碎片化、用户体验割裂,甚至威胁到以太坊作为安全根基的地位。这迫使Vitalik出面喊话,要求L2“回头支持ETH”。
因此,短期提高L1 Gas上限的目标,可以解读为一种战略回调。它并非放弃L2,而是通过增强L1的基础能力,为整个生态设立一个更稳固的基准。这既能缓解主网拥堵,降低普通用户的链上成本,也是对L2的一种“鞭策”——如果L1本身变得更可用,那么L2就必须提供远超于此的价值(如极致的吞吐量和更低的费用),而非仅仅作为一个替代选项。这有助于将竞争拉回到“性能竞赛”的正确轨道,而非“共识背离”的危险方向。
中期目标“跨L2互操作性与更快响应速度”直指当前扩容范式最大的痛点——碎片化。各个L2如同孤岛,资产和数据的跨链转移存在延迟与信任风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深层的协议级支持,比如通过原生代币支付Gas、共享安全性方案、以及标准化的状态证明,从而实现无缝的跨链体验。这远非单个项目能解决,需要整个以太坊协议层的升级与协作。
长期愿景则回归到区块链的终极追求:安全、简洁与抗量子。形式化验证意味着用数学方法证明代码的正确性,这是应对复杂系统风险、保障数百亿美金资产的必经之路。而抗量子计算则是对未来威胁的前瞻性布局。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更成熟、更可靠的世界计算机愿景。
从这些表态可以看出,Vitalik的思考是高度系统化和辩证的。他既没有因为L2的短期问题而否定其长期方向,也没有为了追求扩容而牺牲去中心化的核心原则。他的策略更像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在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中,适时地调整策略杠杆(如短期提升L1能力),以确保整个系统始终朝着最初的愿景——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结算层——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