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9 日,据 CoinDesk 报道,美国财政部已正式启动将《GENIUS 法案》转变为稳定币监管法规的工作。目前,公众可在短期内对初步规则制定步骤发表评论,以收集信息,为后续更完整的提案提供参考。《GENIUS 法案》涉及多家联邦机构,财政部需应对制裁、非法金融、税收及发行方约束等多方面问题。
美国财政部启动将《GENIUS法案》转化为具体稳定币监管法规的工作,标志着美国在加密货币监管框架实施层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一进程的核心在于将原则性立法转化为可执行、可操作的具体规则,涉及多个联邦机构的协调,尤其是针对制裁合规、非法金融防控、税收政策以及发行方行为约束等关键领域。
从立法进程来看,《GENIUS法案》本身经历了从参议院投票、文本修订到总统签署的完整立法流程,其两党支持背景反映出美国政策制定者对稳定币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金融创新形式的逐渐认可。法案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方需维持1:1足额储备,并由财政部与美联储共同监管,这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合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市场对稳定币透明度和偿付能力的长期关切。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并未明确禁止非银行机构发行稳定币,但通过设置严格的储备金管理、消费者保护和反洗钱标准,实质上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修正案中禁止科技巨头未经严格审查发行稳定币的条款,进一步体现出监管机构在鼓励创新与防控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平衡考量。
从更广泛的监管趋势看,《GENIUS法案》与《CLARITY法案》共同构成美国加密货币监管的双支柱,前者聚焦支付型稳定币,后者则更多涉及证券型代币及市场结构问题。这种分层次的监管思路,显示出政策制定者试图在保持美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同时,为加密资产创新提供明确的法律边界。
对于行业而言,法案的落地意味着稳定币发行方,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机构,都将面临统一的联邦层面监管要求,这有望改变此前各州监管碎片化的局面,降低合规复杂性。同时,法案的实施可能进一步加速传统金融机构与加密原生企业在稳定币领域的竞争,尤其是在全球支付、结算和资产代币化等应用场景。
然而,监管的具体影响仍取决于后续规则制定的细节,包括储备资产的构成要求、托管安排、审计标准以及跨部门监管协作机制等。公众评议阶段的设置,也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影响规则制定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市场反馈的重视。
总体来看,美国在稳定币监管上的进展,不仅会影响本国市场,也可能为其他司法管辖区提供参考,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稳定币监管共识的背景下。这一进程的推进,意味着稳定币正逐渐被纳入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其长期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合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