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0 日,矿企 Bitdeer 发布周度更新,本周挖矿产出 99.5 枚比特币,售出 69 枚比特币,截至 9 月 19 日总持仓量增至 1966.1 枚。
从提供的资料来看,Bitdeer作为一家上市矿企,其运营策略和比特币持仓变化清晰地反映出一个核心逻辑:在持续扩张算力与提升效率的同时,执行稳健的财务管理和战略性囤币。
其运营模式可以概括为“产出-部分出售-净增持”的循环。每周或每月,公司会挖出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同时出售其中一部分,这大概率是为了覆盖以法币计价的运营成本(如电力、设备、人力),从而确保现金流健康,满足上市公司严格的财务要求。剩余未售出的部分则作为净收益计入公司国库,实现持仓的净增长。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矿企财务策略,在熊市中保障生存,在牛市中最大化资产负债表的价值。
从数据趋势看,其算力规模和挖矿效率在显著提升。自挖产出从早期每周几十枚,增长到近期每周近百枚,甚至在7月份达到单月282枚的产量,这直接得益于其SEALMINER矿机的部署和全球电力容量的扩张(已达1257 MW)。这表明Bitdeer正在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不断降低其比特币的平均生产成本,从而在行业中构筑更强的竞争壁垒。
关于持仓,其“纯持仓”数量从2025年初的787枚稳步增长至9月的1966.1枚,增速可观。这种持续的、有纪律的囤积行为,强烈暗示其管理层对比特币长期价值的看好,并致力于将公司自身打造为一个重要的比特币资产持有方。这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一种战略定位,旨在为股东提供直接的数字资产敞口。
值得一提的是,其融资活动也颇具深意。例如,Tether行使认股权证为其注入5000万美元现金。这表明大型机构投资者看好其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为其持续的资本开支和扩张提供了弹药。
总而言之,Bitdeer展现了一个成熟矿企的典型画像:通过技术驱动降低成本,通过精密的现金流管理维持运营,并坚定地将部分收益转化为比特币储备,使其业务发展与比特币的价值增长形成协同效应。其持仓数据是衡量其运营健康度和战略信念的一个关键量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