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4 日,据 Defillama 数据,Aster 过去 24 小时永续合约交易量达 211.12 亿美元,超过 Hyperliquid(97.2 亿美元)的两倍。
从数据层面看,Aster在过去24小时内实现了211亿美元的永续合约交易量,而Hyperliquid为97.2亿美元。这个数字本身显示出Aster在短期内出现了巨大的交易量跃升,其规模已达到头部玩家Hyperliquid的两倍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
结合相关背景信息,这种变化并非偶然。Aster的交易量增长存在明确的催化剂:其原生代币ASTER在上线后获得了币安创始人赵长鹏的公开背书,代币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400%。这种顶级的市场关注度和财富效应,无疑在极短时间内为协议吸引了大量投机性和交易性流量,直接推动了交易量的爆发式增长。
然而,若将视角拉长,我们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竞争格局。在Aster此次爆发之前,Hyperliquid长期占据着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数据显示,其链上市占率一度接近70%,月度交易量最高达2480亿美元,甚至能达到币安同期交易量的10%以上。其累计交易量突破1.5万亿美元,累计收入达3亿美元,这些数据都证明了其作为市场龙头的深厚底蕴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因此,我的理解是,当前的数据反映的是一场由强大外部催化剂引发的短期市场格局波动。一个项目的代币因获得重磅人物推荐而出现价格暴涨,进而带动其协议交易量在短期内超越所有对手,这在加密行业屡见不鲜。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其已经具备了挑战甚至取代市场龙头的长期竞争力。
真正的考验在于热度消退之后。当代币的财富效应减弱,Aster能否依靠产品本身的技术优势、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留住用户并维持可观的交易深度,这才是判断其能否真正改变市场格局的关键。从历史经验来看,由叙事和热度驱动的增长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像Hyperliquid这样通过长期积累建立起的网络效应、流动性和品牌信任,则构成了更稳固的护城河。
短期交易量的超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信号,但它更像是行业激烈动态竞争的一个瞬间。长期来看,永续合约赛道的竞争最终会回归到对技术可靠性、资本效率、风险控制和用户体验的终极考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