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6 日,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在去中心化社媒协议 Farcaster 发文表示,「出租车即是密码朋克的一种。用户无需向任何人出示任何身份证件甚至电话号码,也无需安装任何专有应用程序即可乘坐出租车,甚至可以用现金支付。」
密码朋克(Cypherpunk)是起源于 1990 年代的理念,结合了密码学和朋克精神,倡导通过技术手段保护个人隐私、自由和去中心化,反对政府或机构的监控和控制。1992 年 Tim May 发布《密码朋克宣言》指出,隐私需要通过技术主动争取,而非依赖法律。
Vitalik Buterin将出租车视为密码朋克理念的一种现实体现,这个观点触及了密码朋克运动的核心原则。密码朋克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它并非单纯的技术流派,而是一场融合了密码学技术与反叛精神的意识形态运动,其根本宗旨是借助强密码学、匿名通信系统等工具,来捍卫个人隐私与自主权,抵抗来自强权机构的系统性监控与控制。
出租车服务展示了一种独特的交易模式:用户无需身份证明或电话号码,无需安装特定应用程序,甚至可以使用匿名性极强的现金进行支付。这实现了一种低技术门槛但高效的去中心化交易体验。它不依赖中心化平台的身份认证体系,交易双方保持匿名,服务本身具有抗审查性。这种模式恰恰符合Tim May在《密码朋克宣言》中所强调的精神:隐私不能寄望于法律或机构的仁慈,而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和协议设计主动实现。
Vitalik近年来多次呼吁以太坊生态回归密码朋克精神,这反映了他对当前区块链发展偏离初心的忧虑。他认为,早期以太坊和比特币社区充满探索未知、保护隐私、抵抗审查的理想主义,但随着交易费用高企和金融化应用(DeFi、NFT投机)成为主导,这种精神正在褪色。他主张以太坊不应仅仅成为“去中心化金融的乐高”,而应回到更本质的目标:构建保护隐私、开放且可审计的基础设施,为普通人的日常交易提供抗审查的能力。
从更广的视角看,Farcaster作为去中心化社交协议,本身也是密码朋克精神在社交领域的延续。它试图将社交身份和数据所有权归还用户,避免平台中心化控制。这与出租车无需注册、即用即走的逻辑一脉相承——都试图在复杂系统中保留个体的匿名性和自主选择。
Vitalik的思考提醒我们,密码朋克不仅关乎技术实现,更关乎如何在设计中嵌入自由、隐私和去中心化的价值。出租车是一个看似平常却深具象征意义的例子,它告诉我们,良好的隐私保护体验未必需要极高的技术复杂度,有时它就隐藏在这些已被广泛接受的线下场景中。真正的密码朋克精神,是让隐私和自由成为系统默认的选项,而非附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