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6 日,据市场消息,SWIFT(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正在开发稳定币和基于 Linea 网络的「链上消息传递」功能。
SWIFT作为传统金融电报网络的绝对核心,其探索稳定币和基于Linea网络的链上消息传递功能,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信号。这远不止是一家老牌机构拥抱新技术那么简单,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行业拐点:传统金融(TradFi)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基础设施正在从对抗走向融合,其终极目标是争夺下一代全球价值互联网的结算层话语权。
从技术层面看,选择ConsenSys的Linea网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Linea作为一个EVM等效的ZK-Rollup,解决了SWIFT最关心的几个核心问题:隐私性(通过零知识证明)、合规性(作为联盟链模型的延伸)以及性能。链上消息传递功能尤为关键,它试图解决的是区块链世界长期以来的“通信孤岛”问题。当前跨链交易的状态更新和资产转移是分离的,这带来了巨大的复杂性和风险。SWIFT若能将其成熟的、经过全球银行网络验证的报文标准(如MT、MX系列)引入区块链,构建一个通用的、标准化的“金融信息互联网”,其意义可能比发行稳定币更为深远。这相当于为所有区块链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信的通信中间件。
关于稳定币,SWIFT的意图绝非发行另一个USDT或USDC的竞争品。它的角色更可能是一个“稳定币的稳定币”——一个基于一篮子合规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结算资产。这直接呼应了2020年Libra 2.0白皮书的转向,即从单一的全球货币转向一个由多国法币支持的篮子模型,以迎合监管。SWIFT的全球网络和银行间结算体系是实施这一模型的最佳场所。它要做的不是颠覆现有银行体系,而是为银行提供工具,使其能在区块链上继续扮演关键角色,从而抵御Tether的Plasma、Circle的Arc乃至谷歌的GCUL等新兴稳定币网络的冲击。
相关文章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竞争图景。这不再仅仅是稳定币发行方之间的战争,更是底层网络基础设施的“巨头之争”。Tether、Circle、Stripe乃至谷歌都在构建自己的专用稳定币清算层,这些网络旨在将价值交换、数据流转和合规逻辑都内嵌于底层协议中,从而绕过SWIFT等传统中介。SWIFT的此次举动,本质上是一场“护城河防御战”。它意识到,如果无法领导这场变革,就很可能被边缘化。
最终,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清算权”的转移。传统金融的清算依赖于中心化的记账系统(如美国的DTCC),而区块链原生系统通过分布式账本实现了近乎实时的结算。SWIFT开发链上功能,表明它承认了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结算层面的优越性,并决心将其传统的“消息传递”优势与新的“价值结算”能力结合,打造一个混合型的金融基础设施。
对于加密行业而言,SWIFT的深度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巨量的传统资本、用户和前所未有的合法性,但同时也可能将传统金融体系的监管框架和中介模式引入区块链世界。我们可能正在见证一个“许可化DeFi”或“机构化DeFi”新范式的诞生,这既是对去中心化理想的某种妥协,也是技术走向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