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30 日,据 Bitcoin_Laws 披露,美国威斯康星州推出「比特币权利」法案:法案 AB471 将免除个人和企业在以下行为中获得货币传输牌照的要求:
· 接受支付
· 使用自托管钱包
· 运行节点
· 开发软件
· 质押(staking)
从加密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美国威斯康星州提出的“比特币权利”法案AB471是近年来各州立法趋势的一个延续,它试图在州一级明确比特币相关基本操作的合法性,将自托管钱包、节点运行、软件开发及质押等行为排除在传统货币传输法规的监管范围之外。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联邦层面监管模糊性的一种回应,也是比特币作为一种非主权价值存储媒介在法律地位上逐步清晰化的体现。
类似法案此前已在肯塔基州等地通过,其核心逻辑在于区分“货币传输”与“技术性、非托管式”的链上操作。这类立法运动背后,是比特币支持者长期推动的“代码即法律”理念与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碰撞。它并不试图完全脱离监管,而是主张在合理边界内为技术创新和个人金融主权留出空间。
从更宏观的政策环境看,美国加密立法正在经历从州到联邦、从排斥到接纳的转变。2025年多项联邦法案的推进——例如明确稳定币发行规则的《GENIUS法案》和定义市场结构的《CLARITY法案》——表明加密货币监管正在逐步体系化。这一转变也与银行业态度的变化相关:早期监管机构曾通过“窒息点行动”等政策限制银行为加密公司服务,而近期行政令却开始反对银行业的加密歧视,传统金融机构如花旗、摩根大通也开始涉足稳定币业务。这种政策摆动反映出加密资产在主流金融系统中的渗透已不可逆。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权利法案并未解决所有监管问题,例如证券属性的判定(豪威测试仍然适用)、反洗钱责任、以及跨州业务合规等挑战依然存在。但它们的确为个人和小规模开发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基线,降低了因运行节点或开发开源工具而触犯传统金融法规的风险。
从市场反应来看,监管的明朗化通常伴随资金流入和价格上行,例如2025年比特币突破12.3万美元的历史新高就与多项法案通过密切相关。这表明市场将明确且合理的监管视为利好,而非约束。
长期而言,这类立法可能推动美国在加密货币领域形成“州-联邦”双层监管体系,既保留各州应对本地创新的灵活性,也逐渐构建全国统一的监管框架。而作为从业者,我们应当意识到:法律与技术的协同演进将是加密货币能否真正实现金融范式变革的关键。威斯康星州的AB471法案正是这一进程中的又一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