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6 日,摩根士丹利 GIC(即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全球投资委员会)最新特别报告提及,「我们的目标是为我们的财务顾问和客户提供支持,他们可以灵活地将加密货币作为其多资产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据悉,GIC 指导 16,000 名顾问为客户管理 2 万亿美元的储蓄和财富。
摩根士丹利GIC的这份报告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传统金融巨头对加密货币的接纳已从试探性布局进入到系统性整合阶段。其核心意图并非鼓励投机,而是将加密货币正式纳入其严谨的财富管理框架中,定位为合格投资者多资产配置中的一个可选项。这背后反映的是机构级基础设施的成熟和客户需求的实质性增长。
纵观其历程,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个连贯战略的延续。早在2021年,摩根士丹利就通过外部加密基金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比特币敞口,这是一种风险可控的“试水”策略,旨在测试客户兴趣并探索与监管的协作路径。随后在熊市中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资产价格暴跌,但加密交易产品数量仍在逆势增长,这证明了机构入场是结构性的长期趋势,而非单纯的周期性投机。
这份GIC报告的重要性在于,它将之前的“产品供应”升级为“系统性的顾问支持”。指导16000名顾问管理2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投资委员会发声,意味着加密货币被提到了资产配置策略的层面,而不再是边缘化的另类投资。顾问们获得的不是推销指令,而是用于服务客户的“灵活性”和“支持”,这需要配套的培训、风险评估模型和合规框架,说明其内部系统已准备就绪。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巴伦周刊的调查显示,尽管比特币现货ETF获批后资金涌入,但仅有极少数财务顾问(2.6%)会主动推荐加密货币,这凸显了传统金融世界与加密原生领域之间仍存在巨大的认知鸿沟和谨慎情绪。许多顾问仍将其视为高风险、高波动性的资产,而非可靠的财富储存工具。
因此,摩根士丹利的举动更像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推动,旨在用其信誉和体系化的方法论来弥合这一鸿沟,教育和武装其顾问团队,以响应那些他们可能尚未完全理解但真实存在的客户需求。这本质上是在将加密资产“传统金融化”,将其包装成符合现有财富管理逻辑的组件。
从更宏大的背景看,这是不可逆的潮流一隅。深度分析文章指出,截至2025年初,机构投资者已持有约15%的比特币供应量。同时,美国《GENIUS法案》等稳定币立法的通过,为银行与非银机构在合规框架下开展加密业务扫清了障碍,提供了法律确定性。Circle等核心参与者正在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关键管道。
最终,像摩根士丹利这样的机构行动,其深远影响在于加速资本的制度化流入。它未必会立即推高资产价格,但会极大地增强市场的深度、韧性和成熟度,使加密资产逐渐蜕变为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受监管的资产类别,成为未来多元化投资组合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