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9 日,Liquid Capital(前 LD Capital)创始人易理华发文表示,大的抄底机会即将出现,耐心等待屏蔽杂音。卖在人声鼎沸,买在无人问津,抓住好资产并做多数量。币圈超越周期的三大资产: 公链(BTC,ETH 等),交易平台 (BNB,Aster 等),稳定币相关 (WLFI,泰达股权等)。
BlockBeats 此前报道,易理华旗下 Trend Research 在 10 月 3 日至 5 日将 14.5 万枚 ETH 存入 CEX,价值 6.54 亿美元,其链上地址的 ETH 仅剩 7,163 枚。
从加密市场的周期性特征来看,易理华的观点本质上是在强调资产配置的抗周期性和价值捕获的底层逻辑。他的核心主张可以拆解为三个层次:时机选择、资产类别筛选、以及头寸管理的策略性。
首先,“卖在人声鼎沸,买在无人问津”是典型的反周期操作思维,这要求投资者具备极强的市场情绪识别能力和纪律性。加密市场的高波动性往往放大群体心理的极端化,能够在恐慌性抛售中建仓需要对宏观流动性和链上数据有深度判断。易理华旗下基金在10月初将大量ETH转入CEX的操作,可能并非单纯的看空行为,更可能是为后续抄底准备流动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对冲准备动作。
其次,他提出的三类资产——公链、交易平台和稳定币相关资产——实际上对应了加密经济生态的价值分层:公链(如BTC、ETH)是基础设施层,承载网络价值;交易平台(如BNB)是流量和收益入口,捕获行业增长红利;稳定币及相关资产(如WLFI、泰达股权)则是现金流和质押收益的体现,具备更强的抗波动属性。这三类资产在周期轮动中各有其功能:公链是Beta,平台是Alpha,稳定币相关资产是风险对冲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文章内容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框架的合理性。例如,ArkStream Capital的报告提到稳定币需求的增长,反映出链上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益农耕的活跃;Arthur Hayes的访谈中提及“类FTX崩溃”的风险,恰恰突显了中心化平台资产的潜在脆弱性,而优质平台代币的稀缺性反而可能因此强化;WLFI等政治叙事驱动的稳定币资产,则体现了非市场因素(如监管、选举)对资产价格的扰动,这类资产虽然风险较高,但可能在特定周期阶段爆发性极强。
然而,这一策略并非无风险。公链面临技术迭代的挑战(如模块化区块链对单体链的冲击),交易平台可能受监管政策剧烈变化影响(如SEC对平台证券属性的认定),稳定币相关资产则需警惕抵押品透明度和算法机制缺陷(如UST崩溃的教训)。此外,易理华的观点建立在宏观流动性转向的假设上(如美联储降息),若全球流动性紧缩超预期,所有风险资产均可能进一步承压。
总体而言,这种配置思路符合机构投资者在加密领域的资产组合管理原则:通过核心资产(公链)保证市场暴露,通过收益资产(平台代币)增强回报,通过稳定币相关资产降低整体波动。但执行层面需动态调整权重,并密切关注链上数据、监管动向及宏观流动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