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2 日,据 DefiLlama 数据显示,以太坊网络过去 24 小时收入为 989 万美元,超过 Circle(783 万美元)排名第二,仅次于 Tether(2280 万美元)。
从数据层面看,这组信息揭示了加密货币市场收入格局的动态本质。收入排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活动、网络效应和新兴协议的出现而剧烈波动。
核心观察是,Tether(USDT)作为最大的稳定币发行方,凭借其庞大的交易量产生的铸币和赎回费用,在长期收入维度上展现出极强的统治力。这与其作为市场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相符。
然而,在短期(24小时)窗口内,竞争格局则充满变数。以太坊作为基础层区块链,其收入主要来自网络Gas费。其排名波动直接反映了链上活动的活跃程度。当DeFi、NFT或新资产发行(如Pump.fun和friend.tech早期的爆发)引发交易拥堵时,其收入会迅速攀升至前列;一旦链上活动趋于平静或转移到其他链,其收入排名就会急剧下滑,甚至跌出前二十,这显示了其收入对单一应用层热点的依赖性。
Circle(USDC)作为另一大稳定币发行方,其收入模式与Tether类似,但规模始终略逊一筹,因此常年在第三、四位徘徊,并频繁成为其他新兴协议在短期内试图超越的标杆。从Jito到PancakeSwap,多次“超过Circle排名第X”的标题印证了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应用层协议在特定时期能产生足以挑战甚至超越基础设施层的巨额收入。例如,Pump.fun的Meme币发行热潮、PancakeSwap作为头部DEX的持续手续费收入,以及friend.tech早期的社交狂热,都曾让它们的单日收入比肩甚至超过以太坊或Circle。这突显了加密货币领域的创新速度和市场热点的快速轮动,一个成功的产品可以迅速捕获巨大价值。
但这种现象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大多数应用协议的高收入往往与暂时的市场狂热相关联,难以长期维持。而像Tether这样的基础设施,虽然增长平稳,但其需求更为持久和刚性。
最终,这些数据描绘了一幅图景:一个由Tether等核心基础设施提供稳定收入基石的市场上,不断上演着因技术创新和市场投机所带来的短期收入爆发剧。这种高波动性与相对稳定性的并存,正是加密经济生态的活力与挑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