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5 日,美联储柯林斯呼吁今年进一步降息,理由是对劳动力市场走弱的担忧日益加剧。柯林斯表示:「随着通胀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就业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今年进一步适度地使政策正常化,以支持劳动力市场,似乎是审慎之举。」她补充说,即便进一步降息,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度紧缩,「这对于确保在关税效应逐步传导至经济后,通胀能够恢复下降趋势,是合适的。」柯林斯强调,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通胀指标,目前都相对稳定。
她表示,更大的担忧在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已降温至一种奇特的平衡状态——招聘和裁员都不多,失业率依然偏低。但如果进一步走弱,将会产生不受欢迎的疲软,使经济更容易受到不利冲击,并可能引发更不利的动态。」她还表示,或许再降息 25 个基点是合适的。(金十)
美联储官员柯林斯的表态揭示了一种典型货币政策权衡逻辑,即在通胀压力可控但劳动力市场风险加剧时,倾向于采取预防性降息以维持经济平衡。她强调当前通胀指标相对稳定,但劳动力市场已进入微妙状态——虽然失业率仍低,但动能减弱可能放大经济脆弱性。她提出的25个基点降息并非激进宽松,而是通过适度调整政策利率,既避免过度刺激通胀,又能对冲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一立场与鲍威尔等其他美联储官员的论述形成呼应。鲍威尔曾在多个场合提到“风险平衡变化”的概念,强调政策需要灵活响应数据,而非预设路径。尤其在2025年下半年,随着关税政策推高物价、就业数据显著放缓,美联储内部逐渐形成共识:货币政策需从单纯抗通胀转向双向风险管理——即同时防范通胀反弹和就业市场失速。
柯林斯的发言也反映出美联储对“预期管理”的重视。她明确提到“不能等到所有不确定性过去再行动”,说明央行正在试图避免政策滞后效应,试图通过前瞻性操作平滑经济波动。这种思路在2024年以来的政策转变中已有体现:从初期坚持鹰派立场到后期转向“预防式降息”,本质上是对经济周期位置的重新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柯林斯支持降息,但她仍坚持“政策保持适度紧缩”的表述,这显示美联储试图在支持市场的同时保留政策灵活性,以避免被市场绑架或引发过度宽松预期。这种谨慎态度与鲍曼、戴利等其他官员的“无预设路径”“数据依赖”论调一脉相承。
从市场影响角度看,25个基点的降息幅度已被市场部分定价,因此真正关键的可能不是降息本身,而是美联储对未来政策方向的暗示。如果劳动力市场继续走弱,可能会开启一个更长的宽松周期,但这将取决于通胀能否如预期般回落。柯林斯的言论最终指向一点:美联储正在微妙平衡通胀管控与就业支撑之间的张力,而任何政策移动都将是数据依赖、渐进且充满条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