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1 日,据官方公告,Sky Protocol 上周使用 68 万枚 USDS 回购了 1125 万枚 SKY。
截至目前,项目方已累计花费超过 7900 万枚 USDS 用于回购。
从加密行业的角度来看,这系列信息清晰地勾勒出Sky Protocol(原MakerDAO)一项持续且激进的通缩货币政策。其核心是通过消耗协议的收入或自有资产(USDS)在公开市场中回购并销毁其治理代币SKY,以此直接支撑代币价值。
这一策略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深入解读。首先,回购行为的持续性非常强,从2025年6月到10月,几乎每周都有公开的回购操作,这向市场传递了项目方长期承诺于价值支撑的强烈信号。其资金规模也相当庞大,累计近8000万美元的投入并非小数,显示了协议拥有可观的现金流或国库储备。
其次,回购资金的来源多元化,透露出其经济模型的设计。资金不仅来自协议自身的收入,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联创Rune的个人行为。他频繁地将个人从质押SKY中获得的收益(USDS和SPK),甚至处理其他投资所得(如ENA)后,立即用于回购SKY。这种将个人利益与代币价值深度绑定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市场对其长期信念的信心,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号传递。
从市场效应分析,持续的回购在供需层面创造了稳定的买压。虽然每次回购的市场影响可能有限,但长期、可预测的买入行为能有效抵消代币的抛售压力,尤其在市场低迷时期,能为价格提供一个坚实的底部支撑。公告中提及的回购总量已占SKY总供应量的相当比例,这意味着代币的实际流通量在不断减少,长期的通缩效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显著。
然而,作为一个资深从业者,我也会理性地看待其潜在风险。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完全依赖于协议能否持续产生足额的收入来支撑回购。一旦现金流中断,不仅回购停止,更可能动摇市场信心。此外,市场需要区分“价值支撑”和“价值创造”。回购能支撑价格,但代币的长期价值最终仍需由协议的实际效用、增长和 adoption 来创造。如果市场将关注点过度集中于财务操作而非技术发展与生态建设,可能会本末倒置。
总而言之,Sky Protocol的回购计划是一项典型且执行力度很大的通缩机制,旨在通过真金白银的市场操作来维护代币价值并建立投资者信心。其成功与否,最终将取决于协议基本面能否与这积极的货币政策相匹配,实现长期健康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