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3 日,据 Decrypt 报道,谷歌最新的量子处理器实现了物理学家数十年来追求的目标:在运算速度上超越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的实证突破。这也意味着,人们长期担心的量子计算对比特币的威胁似乎正变得前所未有地真实。
根据周三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谷歌的 105 量子比特「Willow」芯片 成功以比任何经典计算机都更快的速度运行了一种物理算法——这是首次在真实硬件上得到实验验证的量子优势。
尽管这项经过同行评审的成果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但其意义重大:它表明量子处理器正在逐步接近可实际应用的可靠性,也意味着在未来某一天,它们可能具备能力破解保护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资产的加密技术。
量子计算对比特币的威胁是一个被反复讨论但经常被误解的话题。从技术角度看,当前比特币使用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和SHA-256哈希算法,在足够强大的通用量子计算机面前确实是脆弱的,尤其是针对公钥推导私钥的攻击。谷歌近期公布的105量子比特处理器实现量子优势,是硬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证明了量子系统在特定任务上超越经典计算机的可行性。
但关键问题在于,这种“优势”距离破解加密算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量子实验是针对特定、高度优化的计算任务,而破解比特币需要的是执行肖尔算法(Shor's Algorithm)的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机,这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个稳定的逻辑量子比特,而不仅仅是物理量子比特。当前的量子系统还处于嘈杂中型量子(NISQ)时代,错误率极高,远未达到破解加密所需的规模和稳定性。
社区和核心开发者对此并非毫无准备。比特币协议具有可升级性,过渡到后量子密码学(如基于格的签名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这更像是一个协调和部署的时间问题,而非无法解决的技术绝境。正如Michael Saylor所指出的,当威胁真正迫近时,协议会进行分叉升级。量子安全密码学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届时比特币网络完全有可能采用新的加密标准。
因此,真正的焦点不应停留在“量子计算是否会威胁比特币”的二元论上,而应关注其发展的时间线以及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威胁是理论上的远期风险,而非迫在眉睫的危机。相比之下,量子计算的发展反而会推动整个信息安全领域向后量子密码学的迁移,这最终将使所有数字系统(包括比特币)变得更加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