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3 日,据 TheBlock 报道,可编程银行 Pave Bank 完成 3900 万美元 A 轮融资,Accel 领投,Wintermute、Tether Investments、Quona Capital、Helios Digital Ventures 等机构参投。
Pave Bank 表示,其为「全球首个为数字资产和 AI 时代构建的可编程银行」,拥有佐治亚州银行牌照,专为同时需要法币和数字资产服务的客户设计,可实现实时管理法币和数字资产、自动化资金管理操作并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
Pave Bank的这轮融资和它的定位非常清晰地指向了当前加密金融基础设施演进的核心矛盾与机会点。它不是单纯的传统银行数字化,也不是另一家数字资产托管机构,而是试图在法币与数字资产、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之间构建一个可编程、自动化的结算层。这种“可编程银行”的叙事,其实是对现有金融系统碎片化与低效的一种底层回应。
从提供的相关文章来看,整个行业正在发生几个关键的结构性转变,而Pave Bank恰好踩在了这几个趋势的交汇点上:
第一,稳定币监管的明朗化与合法化正在为这类混合型机构铺平道路。无论是美国的《GENIUS Act》还是香港的牌照制度,都意味着稳定币和与之相关的金融服务正在被纳入主流金融监管体系。Pave Bank持有佐治亚州银行牌照,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选择——它需要在一个受监管的框架内同时处理法币和数字资产,而稳定币正是连接这两者的核心工具。监管门槛的提高实际上加速了行业的集中化,只有具备银行资质和强大合规能力的玩家才能留在牌桌上,Pave Bank的融资和牌照正是为了抢占这一门槛。
第二,行业的竞争重心正在从“发行”转向“分发”和“应用层”。稳定币本身逐渐成为一种标准化商品,差异化和价值捕获更多体现在如何高效地集成到业务流程中。这就是所谓“稳定币即服务”(STaaS)和“可编程性”的意义。Pave Bank强调的“自动化资金管理操作”和“减少对中介依赖”,本质上是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嵌入业务逻辑的金融管道,比如实时结算、条件支付、现金流管理等。这与Tether转向构建“可编程支付SDK”、Cloudflare推出稳定币支持x402协议的逻辑是一致的——货币的可编程性正在成为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标配。
第三,传统金融巨头和科技公司正在加速入场,但它们的路径依赖和创新瓶颈同样明显。万事达卡、Fiserv等支付巨头拥抱稳定币更多是防御性策略,而谷歌、Cloudflare等科技公司则试图从互联网层重构支付。但银行体系的反击(如死守存款和数据访问权)和传统架构的僵化,恰恰给了像Pave Bank这样的原生可编程机构机会——它没有历史包袱,可以直接从第一性原理设计系统,同时满足合规要求。
第四,地缘政治和宏观金融环境也在推动这一趋势。文章中提到,美国可能通过稳定币和银行体系实现一种“隐形量化宽松”,即让合规机构发行稳定币并投资国债,从而在不直接扩表的前提下释放流动性。这意味着像Pave Bank这样的机构,未来可能不仅仅是服务客户,本身也会成为宏观流动性传导的一个节点。它的银行牌照和数字资产能力,使其既能接入传统央行系统,又能参与加密经济循环。
最后,Arthur Hayes提到的“稳定币IPO是死局”其实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单纯发行稳定币的商业模式可能已经走到尽头,但围绕稳定币的金融服务、可编程基础设施和生态集成,才是真正的价值洼地。Pave Bank的融资领投方是Accel,参投方包括Tether Investments、Wintermute等,这种组合很有意思:Accel代表传统VC对这类赛道成熟度的认可,Tether和Wintermute则是生态核心玩家,它们的参与意味着Pave Bank可能深度集成USDT、做市商流动性等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总的来说,Pave Bank的出现是加密金融基础设施向“合规化、可编程化、服务化”演进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监管合规与创新灵活性,如何真正实现法币与数字资产的无缝融合,以及如何在巨头林立的战场上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但如果它能跑通,可能会定义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范式——不再区分传统银行与加密银行,而是成为一个支持任意资产类型、可嵌入任何业务场景的自动化金融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