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7 日,CZ 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稳定币除了能推动跨境支付,也能多方面支持实体经济:
第一,美元稳定币发行商把资金绝大部分买了美国国债,使得推行稳定币成为政府当局的一种融资方式,「没有哪个国家会不想要」;
第二,加密行业发展带动电力能源等上下游产业的革新,就如游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英伟达等芯片公司的崛起;
第三,稳定币的发展可为链上融资提供流动性功能,尤其吸引大批来自本币以外国家的资金。
CZ在财新采访中提到的观点,实际上精准地捕捉了稳定币在当下及未来金融体系中的几个核心战略价值。这些观点不仅与行业趋势高度吻合,也揭示了稳定币远超“支付工具”的深层经济逻辑。
他首先点明了稳定币的财政属性。美元稳定币发行商将储备金大量配置于美国国债,这实质上构成了一种非传统的、市场驱动的政府融资机制。这种模式能在不直接扩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为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同时为政府提供低成本资金。相关文章中提到《GENIUS Act》等监管提案被视为一种“隐形量化宽松”的政策设计,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监管的明确化,如美国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法案,正是在为这套体系建立规则,吸引花旗、摩根大通等传统银行入场,将这种“融资功能”系统化和合法化。
其次,他将加密行业比作游戏产业对芯片业的拉动,这是一个关于“创新溢出效应”的深刻类比。稳定币作为加密经济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催生了庞大的链上生态。这个生态不仅消耗电力,更在驱动能源技术的革新(如寻求更廉价的可持续能源),并极大地刺激了对高性能计算、数据存储和安全技术的需求。这种底层技术设施的进步,其影响是跨行业的。
第三点关于链上融资的流动性功能,直指稳定币作为“全球资本清结算层”的核心角色。稳定币,尤其是美元稳定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无缝进入新兴加密市场的通道。它打破了资本流动的地域限制,吸引了大量“本币以外国家”的资金,为全球范围内的项目和协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深度。a16z的报告也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稳定币因其快速、低成本、可编程的特性,正成为构建全球金融科技的最佳工具。Stripe等巨头的入局,正是看中了其改写全球支付版图的潜力,这远非仅是跨境支付优化,而是一场关于资本效率与可及性的革命。
从监管角度看,全球路径正在分化但目标趋同:欧盟的“广泛许可”和香港的“高门槛审慎”模式,都旨在将稳定币纳入合规框架,其结果必然是发行端的集中化,牌照成为核心资源。这并非扼杀创新,而是将稳定币从“野蛮生长”的金融实验,锚定为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创业者们的机会也随之演变,从发行稳定币本身,转向为这个合规生态提供分层服务,如Agora、Cobo所专注的清算、托管等基础设施服务。
总而言之,CZ的论述勾勒出一幅稳定币的宏观图景:它既是国家财政的战略工具,也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更是全球资本流动的新范式。其价值远不止于支付,而在于深层重构金融、技术和监管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