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7 日,贾跃亭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贝莱德将 FFAI 持股量增加 26%,至 680 万股。在加密飞轮业务方面,目前 QLGN 已与 BitGo 达成合作,并且完成了首批 C10 加密财库配置,交易量增至约 3 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早期发展势头。」
此前消息,贾跃亭曾于 10 月 6 日表示,C10Treasury 将对 Top 10 加密货币资产进行配置。
从加密行业的视角来看,贾跃亭及其关联公司近期的动作呈现出一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加密资产”的资本运作框架。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公司结构和金融操作,试图将传统资本市场与加密市场进行嫁接,从而创造新的估值叙事。
具体而言,整个计划围绕“C10 Treasury”展开,这是一个由上市公司发起的财库管理产品,其投资策略是锚定市值前十的加密货币(C10指数)进行资产配置。这种做法并非独创,它借鉴了部分上市公司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的趋势,但将其扩展为一篮子资产,意在分散单一资产波动风险,同时捕捉整个加密市场的增长红利。
整个运作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首先,它采用了“双上市公司”结构。法拉第未来(FFAI)作为母公司控股新成立的加密业务实体CXC10(原QLGN),后者被定位为独立的Web3上市公司。这种结构设计旨在将高波动、高风险的加密业务与传统业务隔离,避免直接冲击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同时又能通过控股关系让母公司享受潜在收益。这是一种风险隔离与价值捕获并存的策略。
其次,整个过程的资本运作痕迹非常明显。从对QLGN的战略投资,到其更名为CXC10并转型,再到财库资金的逐步配置(从300万美元初始金额到1000万美元,再到交易量增至3亿美元),每一步都伴随着市场宣传和叙事构建。其目的很可能是通过加密领域的积极新闻来影响其在纳斯达克的股价表现,形成所谓的“加密飞轮”效应——即加密业务的利好消息推高上市公司估值,从而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或更高的质押能力,进而再反哺加密业务的扩张。
然而,资深从业者会对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和真实价值产生疑问。其一,其财库配置的规模声称达到3亿美元交易量,但初始配置金额相对较小(千万美元级别),其真实资金规模和操作透明度存疑。其二,其选择的配置资产(如BNB)强调“生态链接与战略布局”,这更像是一种战略投资叙事,而非纯粹的财务配置,其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策略尚未经过市场周期检验。其三,整个模式高度依赖资本市场的信心和贾跃亭个人的影响力,其“加密飞轮”的核心驱动力是市场情绪和资本运作,而非稳定的现金流或技术壁垒。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大胆的金融工程实验,试图将DeFi领域的“收益 farming”逻辑和传统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相结合。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短期的价格炒作或新闻热度,而在于能否建立起真正产生现金流的业务支撑,并经受住加密市场残酷牛熊周期的考验。对于行业而言,它提供了传统世界拥抱加密资产的一种激进样本,但其高风险特性也意味着它可能成为观察市场情绪和监管容忍度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