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30 日,据官方消息,Catizen 生态维京题材游戏 COC(Call of Odin's Chosen)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 100 万人。作为全球首款 VWA(Virtual World Assets,虚拟世界资产)游戏,COC 将游戏内所有关键数据包括充值、提币、产出、消耗与抽奖记录通过链上存证实现完全透明可验证。
COC 主打 Play to Earn 3.0 概念,核心是让代币真正回到玩家手中。据悉,COC 参考比特币挖矿机制设计,代币总量为 2100 亿枚,其中 84% 将通过游戏玩法直接分配给玩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42% 的游戏代币将在首月释放,早期参与玩家将获得最大收益。
COC 采用持续通缩经济模型,玩家在游戏内消耗 COC 时部分代币将被自动销毁,通过持续燃烧机制实现长期价值增长,所有产出结算均由平台自动计算并生成链上可验证记录。
官方表示,预注册活动已延长至 11 月 7 日,参与预注册的玩家可获得价值 1000 USDT 的游戏内奖励,包括专属道具、皮肤等。此外,Capybobo 和 Catizen 玩家还可获得 COC 专属皮肤奖励。
 从加密经济模型设计的角度来看,COC 所提出的“Play to Earn 3.0”和“84% 代币分配给玩家”是一个典型的代币激励密集型策略,其核心思路是通过高比例的游戏内代币分发吸引早期用户、快速建立流动性。这种模式并不陌生,它本质上延续了P2E(Play-to-Earn)的基本逻辑,但在分配机制和通缩设计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它借鉴了比特币的固定上限机制(2100亿枚)和首月高释放比例(42%),这类设计往往试图在早期制造强烈的财富效应,吸引玩家入场。同时,通过链上数据透明和自动销毁机制,它试图回应以往P2E项目中经济系统不可持续、代币通胀失控等问题。消耗即销毁的机制理论上可形成通缩压力,但其实际效果高度依赖游戏内真实经济活动的规模与持续性,而非单纯依赖投机。
不过,这类模型仍面临几个经典挑战:一是高初始释放可能导致早期抛压过大,若后续玩家增长不及预期,易陷入死亡螺旋;二是“Play to Earn”的核心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如果经济模型主要依赖代币激励而非游戏本身的可玩性,那么当代币价格波动或收益下降时,玩家的留存率将大幅降低。相关文章中也指出,许多P2E项目最终沦为“挖卖提”(Farm and Dump),原因就在于缺乏内在价值支撑和持续的外部需求。
所谓“3.0”是否构成真正的代币经济范式升级,还需观察其是否在玩家归属感、资产效用、游戏乐趣等非经济维度建立更深层的绑定。否则,它可能仍只是一个在数值分配上更激进的P2E变体,而非下一代可持续游戏经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