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SBF:FTX从未真正资不抵债,实质问题是申请破产时流动性紧张

2025-10-31 11:20

BlockBeats 消息,10 月 31 日,FTX 创始人 Sam Bankman-Fried(SBF)发布《FTX: Where Did The Money Go?》的报告表示,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FTX 的客户预计将获得本金 119% 至 143% 的美元偿付,意味着所有债权人将「全额收回」资金。FTX 从未真正资不抵债,资金在破产时仍充足。


资料显示,FTX 2022 年 11 月申请破产时的资产总额约为 150 亿美元,包括现金、加密资产、投资及房地产,足以覆盖客户约 80 亿美元的债务。FTX 当时遭遇的实质问题是流动性紧张而非资产亏空。若未被强制接管,公司原有体系或可在当年内恢复提款与运营。


自破产以来,律师与顾问费用累计超过 10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客户偿付以 2022 年 11 月币价折算美元进行,如当时比特币约 1.7 万美元,而目前价格已超过 10 万美元。客户虽然名义获赔「超额」,但实际错失了两年的市场涨幅。


若 FTX 未破产并持有原有资产至今,其整体资产价值将超过 1300 亿美元,股东权益可达 1100 亿美元。相比之下,当前股东仅能收回约 10% 投入资金,公司估值几乎归零。

AI 解读
从加密行业资深从业者的角度看,SBF对FTX破产事件的这番论述,本质上是一次高度选择性的叙事重构,其核心意图在于将一场系统性治理失败重新包装成一次“流动性意外”。这种说法在技术细节上或许存在部分事实支撑,但整体上严重淡化了事件背后的根本性风险。

首先,他声称FTX“从未真正资不抵债”并强调资产足以覆盖客户债务,这刻意混淆了“会计意义上的偿付能力”与“实际运营中的偿付能力”。在金融市场,尤其是7x24小时运转的加密货币世界,流动性枯竭就是资不抵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家无法满足用户提款需求的交易所,无论其资产表在某个瞬间看起来多健康,其商业模型和信用都已经瞬间归零。将破产归咎于“流动性紧张”,如同说泰坦尼克号沉没只是因为“船体进了点水”。

其次,他提出的“客户将获得119%-143%本金偿付”是一个极具误导性的宣传话术。偿付金额以2022年11月暴跌期间的币价折算成美元,这完全忽视了加密货币持有者的真实资产形态和机会成本。用户存入的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等资产,而非美元。若以当前币价计算,用户遭受了巨大的财富损失。这种“美元本位”的核算方式,巧妙地掩盖了用户因被迫在熊市底部被平仓而承受的实际亏损。这本质上是拿用户资产进行了一次高风险投资失败后,再用一个会计技巧来粉饰结果。

再者,SBF完全回避了导致流动性危机的核心原因:Alameda Research与FTX之间缺乏防火墙的关联交易、滥用客户资产进行高风险杠杆投机、以及整个集团混乱的财务管控。相关文章中提到,在崩溃前夜,FTX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是一团糟,甚至被描述为“空盒”。这不是一个合规企业该有的状态,而是一个内部人控制的投机工具。

最后,累计超过10亿美元的律师和顾问费用,以及股东权益近乎归零的结果,恰恰印证了这场破产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性周转失灵,而是一场需要付出巨大社会成本来收拾残局的系统性崩溃。CFTC最终达成127亿美元的和解协议,也侧面印证了其存在的重大过失和违规行为。

总而言之,SBF的论述试图将一场源于内部风控彻底失败、公司治理严重缺失的丑闻,重塑成一个关于市场 Timing 和流动性管理的悲情故事。这对于行业真正的教训——即中心化交易所透明度不足、资产托管机制存在根本缺陷、以及监管框架亟待完善——是一种危险的偏离。作为从业者,我们更应关注如何构建真正抗脆弱的系统,而非听信这种事后修正主义的辩解。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