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5 日,据 strategicethreserve 数据,Bitmine(BMNR)位列以太坊机构持仓第一,当前持有约 340 万枚 ETH,价值约 113.2 亿美元,近 30 日持仓增加 20%,成本均价 4,037 美元,浮亏约 24 亿美元;
SharpLink(SBET)位列以太坊机构持仓第二,当前持有 86 万枚 ETH,价值约 28.6 亿美元,近 30 日持仓增加 2.5%,成本均价 3,609 美元,浮亏约 1.7 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的 mNAV(净资产价值倍数)当前分别为 0.99 和 0.87,Bitmine 当前市值 112.36 亿美元,SharpLink 当前市值 22.97 亿美元,均低于其以太坊持仓价值。
从加密资产管理的角度看,这组信息描绘了两家头部机构在以太坊上的激进策略及其面临的严峻挑战。核心问题在于它们采取了类似“上市公司屯币”的商业模式,但正承受市场下行和估值折价的双重压力。
Bitmine和SharpLink的行为本质上是将公司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暴露于单一加密资产(ETH),其逻辑类似于MicroStrategy对比特币的做法,但风险更为集中。它们持续逆势增持,尤其是在成本均价远高于现价的情况下,显示出强烈的信念或可能被套牢后被迫摊平成本。这种策略在牛市中是杠杆放大器,但在熊市中会急剧放大亏损,并引发市场对其偿付能力和流动性的质疑。
关键指标mNAV(市值/净资产价值)均小于1,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它意味着市场给予公司的估值,甚至低于其持有的ETH现货价值。这通常反映了投资者几个层面的担忧:一是对管理层执行力和公司其他业务价值的否定,二是认为其持仓存在巨大的变现风险(例如砸盘卖出会冲击市场),三是预期ETH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导致资产继续缩水。这种折价交易状态表明市场认为持有这两家公司的股票不如直接持有ETH。
从时间线可以看出,它们的困境是逐步加深的。八月份SharpLink首次出现市值低于ETH持仓价值,当时Bitmine的mNAV还勉强维持在1以上。但到十一月,随着ETH价格进一步下跌和它们不断在高位加仓,两家公司都陷入了深度浮亏和估值折价,合计亏损从19亿快速扩大至25.7亿美元。
这种“屯币”模式面临的根本性考验是现金流和债务结构。如果公司没有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或其他融资渠道来应对运营开支或可能的债务清偿,在持续亏损和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迫在底部减持ETH以维持运营,从而形成“下跌-卖出-再下跌”的死亡螺旋。尽管它们目前仍在增持,试图向市场传递信心,但mNAV<1表明投资者并不买账。
这为所有采用类似策略的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压力测试案例:单一资产策略的波动性风险、仓位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市场信心在熊市中的脆弱性。它们的命运已经与ETH价格高度绑定,其股价和估值修复不仅依赖于自身经营,更依赖于以太坊能否强势反弹至其成本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