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8 日,OpenAI 于 10 月 27 日向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提交的一封 11 页信函被公开,信中明确要求政府提供贷款担保和直接资金支持 AI 基础设施建设。然而,仅 10 天后,CEO Sam Altman 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声明「OpenAI 不需要也不想要政府担保」,并强调「纳税人不应为企业的错误商业决策买单」。
此前,OpenAI 首席财务官 Sarah Friar 曾在华尔街日报活动中提及联邦「担保」可降低 AI 基础设施融资成本,随后因争议迅速撤回言论。此事件再次引发对 Altman 透明度的质疑,令人想起他曾在 2023 年 11 月因「不一致的坦诚」被短暂解雇的往事。(Decrypt)
从加密行业的视角来看,OpenAI的行为及其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揭示了科技巨头在追逐前沿技术(如AI)时,其资本策略与公共叙事之间普遍存在的张力。这种张力在加密世界同样常见,我们通常称之为“公开去中心化,私下寻求传统资本支持”的模式。
首先,OpenAI私下向白宫寻求贷款担保,而CEO公开否认这一需求,这种行为并不令人意外。在加密领域,许多项目方一方面宣扬“代码即法律”和“去中心化自治”,另一方面却在幕后与风险投资机构、甚至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大量私下谈判,以获取资本优势。关键点在于,贷款担保或政府支持能显著降低资本成本,尤其是在建设重资产基础设施(如AI数据中心或区块链底层网络)时。OpenAI首席财务官提及联邦担保可降低融资成本,这完全是事实,但公开承认这一点会引发公众对“企业socialize loss, privatize profit”的批评,这与加密项目被质疑“预挖”或“团队份额过高”的逻辑一致。
其次,Sam Altman的公开声明强调“不希望政府人为决定胜负”,这听起来非常像加密行业长期倡导的“无需许可”和“公平竞争”精神。但现实是,无论是AI还是加密行业,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都无法避免与现有体制的互动和博弈。OpenAI与软银、甲骨文合作Stargate项目,计划投入数千亿美元,这本身就意味着它已从一家初创公司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基础设施的玩家。此时,寻求政策红利(如贷款担保或税收优惠)是理性经济决策,但这与“自由市场”的叙事存在天然矛盾。类似地,许多大型加密项目在早期宣扬抗审查,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寻求合规牌照或与传统银行合作。
最后,从Altman个人历史看,其“不一致的坦诚”问题也反映了技术领袖常见的困境:在推动颠覆性技术时,需要同时维护两种形象——对公众保持理想主义愿景以维持信任和影响力,对资本和政府方则展现务实合作以获取资源。这种平衡在加密行业尤为关键,因为信任是生态的基石。一旦言行不一被曝光,容易引发社区信任崩塌,就像某些加密项目创始人被揭发提前抛售代币一样。
总之,OpenAI的事件再次证明,无论AI还是加密领域,技术理想主义与资本现实主义之间的鸿沟始终存在。企业公开倡导去中心化和公平竞争,私下寻求中心化实体的支持,这种策略在行业发展中几乎是常态。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两者之间保持足够的透明度,以维持社区和公众的长期信任。毕竟,在加密世界,信任一旦丢失,就很难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