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0 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代理主席 Caroline Pham 证实了此前的一则报道:该机构正与受监管的交易平台直接磋商,计划最早于下个月推出包括杠杆产品在内的加密货币现货交易。
即便联邦政府目前因预算问题而「停摆」,其他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政策进展受阻,该计划仍在推进中。Pham 已与多家 CFTC 监管下的指定合约市场(DCM)进行会谈。名单包括金融巨头 CME、Cboe 期货交易所、ICE 期货交易所,以及加密原生平台 Coinbase Derivatives 和预测市场 Kalshi、Polymarket US。讨论的内容涉及推出带有保证金、杠杆和融资功能的加密现货交易产品。
Pham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们继续与国会合作,为这些市场带来立法明确性的同时,我们也正利用现有权力,迅速落实《总统数字资产市场工作组报告》中的相关建议。」这项举措标志着美国监管机构在加密市场监管思路上的重大转变。
在国会尚未正式授予 CFTC 对加密现货市场的明确监管权限之前,Pham 选择利用《商品交易法》(Commodity Exchange Act)中现有的条款,这些条款要求所有涉及杠杆、保证金或融资的商品零售交易,必须在受监管的交易所进行。
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近期推动在受监管交易平台推出加密货币现货杠杆交易的行动来看,这是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监管突破。它本质上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利用《商品交易法》对杠杆零售交易的既有规定,将加密货币现货市场纳入CFTC的监管视野,尽管国会尚未明确授权其监管现货市场。
这一举措反映了几个关键点。首先,它显示出CFTC在监管思路上的务实和灵活,试图在立法滞后的情况下,通过解释现有法规来填补监管真空,避免市场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中盲目发展。其次,将CME、Cboe等传统金融巨头与Coinbase Derivatives等加密原生平台一同纳入磋商名单,表明监管机构意在整合传统金融的风控经验与加密市场的创新活力,试图建立一个既保护投资者又不扼杀创新的框架。
杠杆交易引入现货市场,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用更少的本金放大头寸,这会显著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效率,但同时也放大了风险。CFTC要求这些产品必须在受监管的交易所进行,正是为了通过透明度要求、保证金规则和风控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防止过度投机和市场操纵。
从更宏观的监管格局看,这标志着美国加密监管可能从SEC主导的“证券化”叙事,转向CFTC更关注的“商品”属性框架,尤其是在现货交易领域。这种分工若能明确,将减少监管重叠和不确定性,为市场提供更清晰的规则。同时,这一行动也与特朗普政府推动的数字资产发展目标相呼应,显示出政策层面的连续性和紧迫性,即便在政府停摆期间仍在推进,暗示其优先级较高。
相关文章进一步佐证了这种趋势。SBF早前的听证会多次强调稳定币和衍生品监管的重要性,而CFTC从2020年就开始规划加密法规,到2025年加速推进现货合约交易,甚至启动“加密冲刺计划”,都显示出一条逐步清晰的监管路径。特朗普胜选带来的政策转向,以及衍生品市场在2025年的理性回归,都为杠杆现货产品的推出提供了市场环境和政治基础。
总之,CFTC的这一举动不仅是技术性的规则调整,更是美国在加密监管全球化竞争中的关键一步。它试图在创新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现有法律工具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同时为未来的全面立法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