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0 日,链上数据分析师余烬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Bitmine 上周购买了 11 万枚 ETH (约合 3.85 亿美元),其 ETH 总持仓已经来到 350.5 万枚 (约合 124.2 亿美元)。
但其 ETH 综合成本高达 4,020 美元,目前大幅浮亏 16.6 亿美元,本次增持属于拉低均价行为。
从这些数据来看,BitMine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大型机构在加密资产领域的战略建仓行为,其核心逻辑是“逢低买入,摊薄成本”的美元成本平均法(Dollar-Cost Averaging, DCA)变体,但执行得更为激进。
其操作有几个关键特征。第一是持续性和规模性。从2025年8月开始,该公司几乎每周都在进行大规模增持,持仓量从115万枚一路增至350万枚,目标明确指向持有ETH总供应量的5%。这种不顾短期价格波动、持续买入的行为,表明其背后是一个长期的、宏观的资产配置战略,而非短期的投机套利。
第二是成本管理。在持续买入的过程中,其综合成本价是动态变化的。早期在3800-3900美元区间的建仓成本较低,但在8月底市场高位时,其以4808美元的价格大举买入,显著拉高了整体均价至4526美元。随后ETH价格下跌至3800美元,导致其出现巨额浮亏。而最近在4020美元均价下的增持,实际上是在价格相对低位(低于其此前高点成本)的买入,起到了摊薄整体持仓成本的作用,这正是报道中所说的“拉低均价”。这是一种在被套牢情况下的常见风险管理操作,旨在降低盈亏平衡点。
从风险角度来看,BitMine的策略激进且带有高杠杆属性。它将大量公司资产集中于单一加密资产(ETH),其波动性会直接且剧烈地影响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超过20亿美元的浮亏凸显了这种集中持仓的巨大市场风险。然而,其持有数亿美元的无限制现金,这为其提供了继续逢低吸纳的“弹药”和应对潜在清算危机的缓冲空间。
本质上,BitMine的举动类似于一家开展“自我收购”的实体,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不断增持自身看好的核心资产。其战略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一个核心假设:他们坚信以太坊的长期价值将远高于其当前的综合成本价。因此,短期的巨额账面亏损在其看来只是长期牛市中的必要波动。这种行为在传统金融市场中类似于上市公司大量回购并持有自家股票,旨在向市场传递极度自信的信号,并试图通过控制流通供应量来影响资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