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2 日,GoPlus 监测显示,10 月 Web3 因智能合约漏洞、社会工程学攻击、钓鱼攻击、貔恘盘、Rugpull 等安全事故总损失超 4584 万美元,其中:
· GMGN 用户遭钓鱼攻击,攻击者伪造第三方代币网站诱导非授权交易,107 位用户损失超 70 万美元;
· 曾获 CZ 等 KOL 关注的推特账号改名 @OracleBNB,假冒与 @four_meme_合作发币,然后 RUG 获利 34 枚 BNB。
从安全从业者的角度看,这份材料揭示了一个清晰且持续的核心矛盾:Web3生态在快速演进,但安全防护能力并未同步跟上,攻击手法则日益精巧和规模化。
10月因各类安全事件损失4584万美元,这个数字本身并不惊人,但对比8月高达1.69亿美元的损失,可能暗示市场处于相对平静期或防护措施初显成效。然而,真正的焦点不在于月度数据的波动,而在于攻击模式的趋势性变化。
智能合约漏洞、Rugpull和貔貅盘属于协议层和项目层的原生风险,这是行业一直存在的痛点。但更值得警惕的是社会工程学与钓鱼攻击的进化。攻击者不再单纯依赖技术漏洞,而是转向利用人性弱点和社会信任体系。例如假冒KOL和合作项目方的推特账号进行诈骗,这种手法成本低、效率高,且难以通过传统技术手段根除。攻击链条呈现出明显的“上游化”趋势,即在用户签署交易、授权合约的那一刻,资产损失就已经注定,而非在合约执行时才发生。
GoPlus作为安全服务商,其应对策略也体现了行业防御思路的转变。从早期的风险预警和事后分析(如月度报告),逐步向前置和实时防护深化。他们推出的浏览器插件、AI风控层MCP服务,以及集成至区块链客户端的GSM安全模块,核心逻辑都是将安全检测无缝嵌入用户的操作流程中,在交易广播前进行实时拦截。尤其是GSM模块,通过集成到节点客户端,在交易进入内存池前进行筛查,实现了“无法被绕过”的防护,这代表了基础设施层安全的一个重大演进方向。
此外,针对EIP-7702这类新标准的新型钓鱼攻击的出现,再次印证了一个铁律:任何技术升级和新功能的推出,在早期都会成为攻击者利用的新入口。安全研究必须保持对前沿技术的高度敏感,提前预判风险。
总之,Web3安全是一场动态的攻防战。从业者不能只满足于事后统计损失,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多层次、嵌入式、实时响应的主动防御体系,将安全能力从应用层下沉至协议层和基础设施层,同时持续进行用户教育,提升整个生态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