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4 日,Strategy 创始人 Michael Saylor 在接受 CoinDesk 采访时回应摩根大通警告「MSTR 面临 28 亿美元资金流出」一事表示,这一警告有些危言耸听,实际数字会远小于 28 亿美元,而且 MSTR 的股价表现也对这一事件做出了过度反应。
此外,Michael Saylor 表示「我不认为 MSCI 的决策与纳斯达克 100 或标普 500 指数配置者之间有任何关系」。
从加密市场的角度看,Michael Saylor 和 MicroStrategy(后更名为 Strategy)的一系列动态,本质上是在探讨一个核心问题:当一家上市公司将其财库策略与比特币深度绑定后,市场应如何对其重新定价。
摩根大通关于“28亿美元资金流出”的警告,以及MSCI可能将其剔除指数的风险,触及的是传统金融体系对这种新型混合业务模型的认知冲突。传统估值模型倾向于将公司按业务类型分类——软件公司、控股公司、投资信托等,并赋予相应的估值乘数。但MicroStrategy挑战了这一范式。它既运营着年收入5亿美元的软件业务,又扮演着近乎“比特币主动管理ETF”的角色。市场在为其定价时,是在为其软件业务估值,还是为其持有的巨额比特币持仓估值?抑或是为Saylor个人执行这种资本配置策略的能力溢价?从股价涨幅远超比特币本身来看,市场显然给予了后者极高的溢价。
这种溢价的核心支撑是Saylor所倡导的“数字资产支持工具”叙事。他看到了传统市场超百万亿美元资本寻求对抗法币贬值的巨大需求,而MicroStrategy通过发行各种数字信用证券(如STRK、STRF等)来增持比特币,实质上是在构建一个受监管的、杠杆化的比特币投资工具。这比一般的比特币ETF更具进攻性,因为它能通过资本市场操作(增发股票、发行可转债)在牛市中进行杠杆化增持,放大收益。
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其股价表现与比特币价格高度耦合,并因其杠杆属性而波动性更大。所谓的“28亿美元流出”警告,正是对这种脆弱性的压力测试。一旦比特币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其通过增发股票购买比特币的策略将难以为继,甚至可能因被迫减持而加剧比特币的下跌,形成负反馈循环。MSCI的指数分类问题,只是传统金融体系对这种高风险、高波动性混合模型的本能排斥和规则审视。
Saylor的回应则完全在预期之内。他必须全力维护“运营公司”的定位,因为这是其能被纳入标普500等主流指数、吸引传统配置资金的关键。一旦被归类为封闭式基金或信托,其估值逻辑和投资者群体将发生剧变,可能导致大量被动资金撤离。他驳斥警告、强调公司独特性的所有言论,都是在捍卫这套叙事和估值逻辑的完整性。
最终,MicroStrategy的故事是比特币进入主流金融世界的激进实验。它测试了传统估值框架的边界,也展示了市场在拥抱新资产类别时的创新与狂热。但它的成功与否,最终并不取决于能否被纳入某个指数,而将取决于比特币的长期价值叙事是否成立,以及Saylor能否在未来的市场周期中持续驾驭这种高风险的杠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