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体:当每日坐班成为过去式

21-10-27 17:16
阅读本文需 21 分钟
总结 AI 总结
看总结 收起

信息传输低效所导致的资源匹配不均让曾经的零工市场被贴上了「不靠谱」、「不确定性高」、「饥一顿饱一顿」的标签。 


然而,「996」、「007」制的坐班虽然保证了人们的日常基本收入且降低了公司招聘培训及协商的成本,但缺乏自由、毫无弹性的工作环境让「摸鱼」也成了常态。 


被锁死的这部分资源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进步,这部分价值将会被新的经济体逐渐释放。零工经济体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出自 Meatspace Algorithms,作者 Jonathan Hillis 是创作者互动集群项目 Creator Cabins 创始人,文中就为何零工经济体即将爆发进行了详细论述。律动 BlockBeats 对全文进行了翻译:


风险投资意见领袖们在 Twitter 上谈及对未来工作的看法时,通过会说未来人们在工作中会更多地使用视频会议。在我看来,这一变化必然会带来一连串二阶效应,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在家办公,整个社会将不得不对一些新产生的问题作出及时回应,这些问题包括:在家办公对二线城市意味着什么薪资标准会做何调整?是否需要高端照明及视频设备


虽然我们的确在未来都会转向远程办公,但只是单纯认识到这一点其实非常浅薄、片面、甚至毫无价值。问题在于,那些谈论未来工作的人基本都是一群整天坐在光鲜靓丽、风格现代的空调房里和质量上乘、宽大整洁的办公桌前的白领,甚至是那些已经在家庭办公室里工作的人。疫情的到来加速了人们转向家庭办公的进程,美国目前已经有37% 的人可以居家办公了。


我们在未来都会远程办公已经是个既定事实了,不过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 Zoom 上,它的兴起并不会对未来的远程办公有什么特别影响;相反,零工经济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未来趋势。过去的五年里,我一直在为零工从业人员开发软件,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一下,这一软件是如何成为我们走向真正的未来工作首个成型实例的。


公司为何会存在?


不过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和他的交易成本理论。经历过大萧条之后,科斯开始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产生了疑问:公司为何会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其实在传统经济理论看来,公司本不应该存在。该理论认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把工作全部外包出去会比雇佣员工成本更低。


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书中解释道,公司本质上是因为交易成本,也就是经济交往之中的阻力而存在的,他还曾因此书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认为,外包工作的成本不仅包括你付给承包商的费用,还包括你在招聘员工、制定合同、培训工作、监督绩效方面花费的精力与成本。于是,公司和员工做了这样一笔交易:他们会给员工发放固定工资,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工作内容相对宽泛的「职位」,而员工要做的就是听命于公司的工作安排,并完成好相对应的工作。这样一来,公司就不用在交待每项任务时都需要与员工重新协商工资了。


几十年来,这一理论被封为绝对真理,因为它证明了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变大,其有能力将交易成本内部化并控制到最小。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越来越在行,以至于控制雇佣和解雇成本到最低这件事已经开始产生了副作用。如果你发现,当公司靠尽力留住员工的方式降低雇佣成本所产生的效益,已超过了把人们困在《上班一条虫》中所描述的那种乏味工作之中的无谓损失时,那你就只能得到一份垃圾工作了。


Uber 与一键式合同


到了 1999 年,也就是《上班一条虫》上映的那年,我们正深陷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之中——如果非要说互联网有什么优势的话,那肯定是它在降低信息交流成本方面的能力了。像 Craigslist 和 e-lance 这样的公司很早以前就已经意识到,互联网之下方便的信息交流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到职位信息。直到今天,发布招聘信息仍然是 Craigslist主要的盈利方式,而报社也还在为失去分类广告这一主要求职渠道而感到不知所措。


然而,在线分类广告并不能降低科斯所提出的那类交易成本。真正的改变其实是发生在 2009 年,Uber 用创新性的方式让求职过程,甚至是整个工作模式都变得畅通无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两份合同更为直观地看到这一改变:




第一份合同里面满是晦涩术语,对员工职责的定义模糊不清,而且完成标准也是模凌两可;相反,第二个则十分清晰:点击接受、执行任务、取得报酬。


算法管理


在不涉及过多技术术语的情况下,以下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交易成本的几大类别:


搜索成本:寻找市场上的最佳选择 

谈判成本:就交易细节达成协议 

执行成本:确保协议顺利履行


仔细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些「成本」与公司经理发布的职位介绍并无太大区别:


搜索:为该职位招聘员工 

谈判:就职位、职责和薪资达成一致 

执行:员工培训、评估与激励


管理者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这几项工作极富挑战。一直以来,管理人员都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工作之一,因为他们几乎不会受到自动化的影响。鉴于千人千面、百人百性,管理者要想进行有效管理,不仅需要有足够的技巧和策略,还需要掌握情感的艺术。所以说,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向员工传达公司使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成长,并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加以评估,这些都是自动化代替不了的事情。


不过这些都属于传统观念了,我其实认为机器人也会在管理领域抢夺一席之地。


当人们在展望未来科技时,往往明确不同的用例,却对其外在形式不甚了解。比如说,虽然电影《2001 太空漫游》成功预测了视频通话(甚至在太空中接听),但可笑的是,他们仍以为视频通话只能在公用电话亭中进行。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机器人在办公室里踱步、与企业攀谈、批阅备忘录、开研讨会,还能记起大家的生日(像一个老板一样),将是一个十分荒唐的景象。


然而,自动化软件正在大肆进军管理领域,你老板的位置也正被它们所取代。算法管理已经悄然出现,并且有能力将交易成本降至最低。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我旗下的团队目前正在研究如何用软件减少这一经济阻力:我们在优化入职流程,让人们可以更快地步入岗位;在我们急需有人接受订单时,会为订单增加奖励金;我们会为高质量购物提供更方便的未来工作机会。而人性化管理和那些不能被自动化替代的工作,则交由个人来完成,这样你就可以充分体验到做自己老板所享有的自由与灵活了——这便是人们倾向于兼职工作的首要原因。


零工经济在一些万恶的科技公司的企业叙事中成了出气筒。其实,真实情况会更加微妙。如今我们还尚且没有一个完整的社会架构,所以我们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积累经验,以便日后能在这一架构中开展工作。虽然我们已经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足够谨慎、认真和公正了,但还是犯了一些错误。算法可以比我们人类更加任人唯贤且不带偏见,然而它在人性化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可以肯定的是,寻求算法管理之下零工经济的未来发展之路必将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也看到我的各位同事正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参与到每天的工作中,希望通过不懈地努力帮助人们和他们家庭拥有更好的生活。


以你目前对于零工经济所了解到的情况,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所有主要的零工公司现在正在支持一项投票提案,以保障零工收入远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算上小费)。该举措不仅能为零工从业人员带来好处,还将保证他们工作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我认为,这项提案是迈向第三种工作方式的第一步,也是填补目前承包商与雇员之间监管空白的方案之一,而算法管理正好能胜任这份工作。


下一步会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弄清这第三种工作方式尤为重要,因为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属于这一范畴。算法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并能协调好松散的临时工网络,从而完成复杂的任务。算法管理功能如此强大,不可能只是一时风潮。


百年前预测了大型企业在交易阻力减少的情况下将不复存在的经济原理即将成为现实。未来,那些有着无数管理层、承载着搭便车者的公司数量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具有以下特征,并且几乎没有交易成本的零工经济:


-定义明确的原子单元工作模式 

-员工和公司自主选择并匹配工作内容 

-用以绩效评估的算法和声誉系统 

-与绩效指标相关联的清晰定价结构与激励结构


我们不难想象,未来的多种工作都将具备以上特点。客服可能会变成一个自选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的员工可以根据单个任务的报酬多少来选择帮助哪家公司的用户。讽刺的是,甚至是软件工程师都可能会参与其中。这是因为,优秀的技术规格可被转译为符合某些验证或校验要求的代码,根据权威人士在代码的审核对其代码质量进行评估,创作者可赚取到事先约定好的报酬及信誉积分。


但这仅仅只是开端。经济结构属于复杂的适应性系统,会出现自下而上的涌现现象,所以很难事先预测。随着零工经济的不断发展,软件驱动型高流动性工作可能会带来一些二阶效应,这些效应往往反映了现有技术与金融结构的发展情况:


-全新的信贷与银行服务 

-二级市场与工作套利 -

-错综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新的数据挖掘层和广告层 

-市场供需双边的商品化 

-智能合约与去信任化合作的全新方式 

-声誉操纵、身份盗取和欺诈会有很大的市场 

-对雇主给予的医疗服务和社会安全网的重新思考


其中一些发展将为人们开拓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灵活性、金融流动性以及全球性工作机会。但是,随着新的金融化与去人情化市场的发展,如果公司和精明的政策制定者不能及时对其作出管控的话,它们有可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不过,技术本身一直都无善恶之分,只是实现不同目的的手段罢了。


目前,监管者在管控算法管理之下的零工经济上面作出了首次尝试,虽然我知道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对他们所出台的拙劣政策还是感到十分失望且担忧。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尚且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我希望,随着这种类型的工作成为常态,企业、职工和政策制定者可以共同为其搭建好语言、基本原理和政策结构,从而使这第三种工作方式成为可能——一个灵活自主、精英管理、公平公正、可以盈利且毫无阻力的工作模式


原文链接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微信添加小助手:blockbeats_cathy

Telegram:https://t.me/theblockbeatsApp

Discord:https://discord.com/invite/theblockbeats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