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 the website to: 繁體中文 English (Powered By : ChatGPT)

Web3 3A游戏卖楼花,杠杆化的研发模式会降低高成本?

2022-09-20 22:00
Web 3.0
阅读本文需 23 分钟
Translate this text into 繁體中文 English (Powered By : ChatGPT)
摘要由 ChatGPT 生成
游戏资产的存在和价值不再强依托于玩法和世界观,比如Yuga Lab,其实就是先造了扑克,然后才开始做 Otherside。
原文标题:《 IOSG Weekly Brief|WEB3 3A 卖楼花,杠杆化的研发模式会是高成本游戏的曙光么?#142 》
原文作者:Simon,IOSG Ventures


3A 与房地产有着某种程度的类似,建设耗时耗钱,牵涉的利益相关方众多。怎么让各方的利益都能被满足,都能被 incentivized,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或许 web3 有对这一许多从业者怀抱理想的领域 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说,存在即合理,也许 crypto gaming space 里,那些让人感觉画大饼,早早开卖 NFT 的真假 3A 团队并没有那么糟糕。


TLDR:


WEB3 之于 3A 可以:


提前回笼资金,缩小敞口,让玩家分摊风险


让早期玩家成为 share-holder,建立玩家持股计划


内容资产化,提高单个产品的容错率


3A 游戏高风险性制约了创新


前几天游戏圈子里发生了一件 prob nothing 的小事,事关 10 美金:


土豆厂育碧涨价了!自家的 3A 游戏的常规定价将从 60 美元上升到 70 美元(CEO 特别强调,和其他竞争对手一样)。在育碧之前,一众大厂也都宣布对 3A 产品提升售价,游戏行业延续了 10 多年的定价标准,一众厂商情愿曲线救国(包括不限于:在游戏多放几个中奖概率 loot boxs,在买断制的游戏里疯狂塞付费 DLC, 发半成品游戏借口 live-ops 更新… etc)也要坚守的节操,终于在水涨船高的研发成本和通货膨胀面前,守不住了。


一款制作精美的 3A 是绝对划算的视听盛宴,北美看 3 场电影的钱,你就能拥有动辄 30+小时的互动式沉浸式的娱乐体验。坚持了多年的定价其实是厂商,渠道,玩家多方博弈的结果,而这小小的 10 块涨价,背后是高企的 3A 成本和旧范式的难以为继。


本质上,游戏本身作为第九艺术,作为精神消费品,作为终极的娱乐形式,有着目前文娱消费领域里最坚固的 内容质量-用户需求螺旋——内容质量高的游戏培育出对内容质量要求高的用户,要求高的用户反过来推动游戏不断提升内容质量。


image


RDR2 就是这种趋势极致的产物,不同种类的马肌肉纹路都不同


这看似是一个良性的螺旋,是推动游戏品质精进的力量,但纵观游戏,乃至大内容领域的演进历史,这种自我加强,也会让行业冲向不归路。


具体来看,所谓游戏的内容质量,有着趣味性&品质感,两个不同纬度的评价标准。前者更像是艺术创作,依托于天才的创意创新,后者,则是某种意义上可以被钱砸出来的。既然趣味性和玩法创新收益不稳定,那就用钱堆画面堆细节堆内容吧。用巨大的开销,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造出一个个美轮美奂的 fantacy worlds——尽管许多游戏设计原教旨者嗤之以鼻,认为老任等回归游戏本质的才是真神,但奈何玩家其实是买账这种成本模式的,体验不计成本和极尽奢华本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现阶段的 3A 游戏行业,无限接近于于二战后的好莱坞,是大爆发大繁荣后,增长创新乏力的时代,产业逐渐演变成预算极致内卷的游戏。当年《埃及艳后》的预算成本高达 4400 万美元(相当于 2022 的 5 亿美元),近乎让 21 世纪福克斯破产。


image

《荒野大镖客:救赎 2》是 2018 年销量最高的电子游戏,迄今为止,这款游戏全球销量已经超过 4000 万份。


但 RDR2 却不能称得上是一桩优秀的生意


引用 gamelook 的估算(有删改):


2018 年 8 月份的时候,Take-Two 公司 CEO Strauss Zelnick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透露,「相对于《GTA V》,我们已经投入了 3 倍以上的资源来处理研发和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GTA V》的研发和营销成本为 2.65 亿美元,即便是简单的乘以 3,也达到了 7.95 亿美元,而有外媒则预测,《荒野大镖客 2》的研发和营销成本实际上很可能超过 9 亿美元,为研发资金 6.44 亿美元+营销总成本 3 亿美元,所以,整个项目的成本有可能达到 9.44 亿美元。


http://www.gamelook.com.cn/2018/10/342327


而收入 gamelook 则根据零售商和平台抽成计算出「2300 万份」的回本线,按照截止目前《荒野大镖客 2》各平台的总销量是 3500 万份来算,考虑到 steam 低价区、老游戏促销等因素,《荒野大镖客 2》的收益率也不会超过 50%。


游戏设计界的至圣先师 Raph Koster 写过一篇 the cost of games, 用了 1980 年-2017 的 dataset,游戏研发费用基本上每 5 年 x10 的速度在增长。


image


如果结合游戏的大小来看,实际 cost per byte 成本是在下降的,游戏研发,分发效率无疑是在提高的。只是如今 3A 游戏变得越来越大,个个都变成了巨人歌利亚


image


高企的,不可回收的成本,让 3A 游戏的研发成为了一场场以时间和金钱为筹码的豪赌。当然,也有风险厌恶者试图找寻成功的 secert formula,尝试用续集,模式化的游戏体验等等,来减少单个产品的风险敞口——但这无疑会拖了创新后腿。


好了,我们知道 3A 很贵了,那 web3 有什么解决方案呢?笔者认为有三个业界还未曾设想的方向:


提前回笼资金,缩小敞口,让玩家分摊风险


游戏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计算机工程,但很多时候也像是穷枚尽举、自然选择的物种演化


在研发的过程中,prototyping←→kill the idea 的循环往复往往会导致早期成本的不可预测和不可控。


早期研发阶段的投入设计成本很多时候都是无法回收的沉没成本。


研发周期内,成本曲线大概是这样子的:


image


笔者身边有一个成功立项了的 4000 万成本的 pc 端游,open beta 前的成本超过了总成本 60%。


image


而 web3 游戏可以通过提前售卖游戏的内容(包括不限于 NFT 预售,token sales,提前开发小游戏等等)让开发组尽快回笼部分资金,即使在主玩法尚未成型尚需要迭代的时候,也能及时变现既有的开发进度。


及时的资金回笼意味着更长的 run-way、更多时间和犯错机会,意味着更高的开发自由度,对 vc funding 更少的依赖。无需为生存担忧,真正有才华的开发团队能够从容地专注在产品的 delivery 上。也许 3A 有一天不会只是那几家有钱任性的 studio 的 private club。


image


尽管业界内对那些游戏没有个成型就开始售卖土地和 pfp 的游戏颇有声讨,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模式对于 3A 游戏而言,这可能是改变命运的范式创新(当然啦 任何模式都有被 abuse 的可能?)


一般情况下,一款 typical 的 3A budget breakdown 如下:


image


有大量的钱是砸在美术制作和营销上的,特别是美术资源,可能游戏开发很早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大量的「存货」,这些都是大量真金白银的美术工时砸出来的有价值的物品,但在传统 3A 中,在游戏发售的那天以前,这些美术资源都会成为积压的库存。如果库存一直积压,动辄几年,这家游戏工厂的周转效率是不是有大问题?


已有的美术资源可以通过 NFT 的方式,从游戏产品中剥离出来,提前售卖给玩家。这相当于将游戏化整为零,拆件发售。当然,贩售试玩版,预售游戏内容的模式古已有之,只是 NFT 的存在,让游戏得以更细的颗粒度被部件化。


不依托游戏本身,构建起了玩家和部分美术资源的所有权关系。未来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玩法:在游戏研发阶段,玩家就购买了一栋建模完成的毛胚房子,开发团队分出一部分的 3d 建模工时给到这位玩家,有一名专门的建模师(或者 ai),按照他的想法,帮他完成房子的精装修。开发者和玩家的界限,是不是开始有点模糊了?开发者提前回笼了毛胚房开发的成本,玩家得以提前布置他的小家(如果日后发现对这个游戏没兴趣了也许还能转手卖掉)。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游戏 NFT 离开了游戏本身价值会大打折扣,这实际上是将部分的游戏失败(pivot 了,项目取消了,难产了 etc)的风险转移给了玩家。其实对于一些真的是用良心价卖的高品质 3a,玩家是愿意分摊部分风险的。在传统 3A 中,玩家分摊的方式是成年累月地接受工作室跳票,容忍着一拖再拖的上线日期,继续保持对项目的关注,作为粉丝支持游戏、为周边付费。


NFT 作为能确认所有权,在第三方市场上有一定流动性,日后甚至能在 interoperability 上衍生更多玩法的载体,个人觉得比某些 web2 的周边实在多了。二者能撬动的预售收入也不是一个量级的。


image


因为这个部件化预售模式,也许 3A 界会少一点孟姜女哭长城,苦等 5、6 年等来一个 bugy 作品的玩家?


让早期玩家成为 share-holder,建立玩家持股计划


image


游戏开发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而 game dev 的 pay 可能 developer 里比较高的。


有 3A 能力的欧美工作室人力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一款游戏的最低开发成本的计算公式是:


成本=成员平均费用*开发时间*团队规模


开发时间和成员平均费用几本上受限于市场和现阶段技术水平,早期资金并不充裕的团队更多只能在团队规模上做文章。但团队规模跟最终能 delivery 的游戏品质很多时候是强相关的关系,在团队规模上的取舍,有些时候也避免不了品质和竞争力的下降。那么怎么才能在团队规模有限的前提下,动员更多的人力呢?


让我们将游戏 game A 先不恰当地类比成一家公司,


同时,早期核心玩家更像是 A 的员工,用早期的关注,wom 传播,换取游戏上线后的体验。对于创业公司 A 而言,早期核心玩家是没办法 participate in the upside 的,及时这家公司做大做强了,除了之后吹一吹「啊公司创业的时候我就在了」——我是老玩家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益。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股份的设计和员工的激励机制意义巨大,如果能让游戏玩家 get to participate in the upside,那么对于游戏背后的 studio 来说,是不是相当于有了更多可以动员的人力?


实际上,游戏开发团队主要有三种职位,策划,美工和程序。这里面有些工种是相对 labor intensive 的,比如测试,比如文案策划,比如翻译。一些核心的玩家群体是完全能胜任的。又或者,部分 studio 的雇员也可以 get paid by governance token or NFT.


如果 A 是一款 cryto game,A 的 governence token 应该对应着什么呢?应该是这款游戏的 equity(注意:区别于开发游戏的 studio 的 equity)是部分玩家对 A 这款游戏的所有权。NFT 应该是这款游戏的核心资产。


早期帮忙测试,帮忙翻译文案,甚至帮忙建模,帮忙构建社群的核心玩家如果能拥有游戏的核心资产,并在游戏成功后享受资产增值的 upside,那这种核心玩家和开发团队的 incentive alignment 将大大提高 3A 游戏开发的人效。


内容资产化,提高单产品的容错率


传统游戏之所以是一个被 mega-hit dominated 的生意,是因为容错率太低了,一款游戏有千百万种死法,玩家有千百万个理由不去玩一款游戏。


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作为内容消费品,玩家对游戏来说是一种用完即弃,不好吃就扔的关系。玩家虽然在游戏内投入了时间和金钱,但是这些只是单纯的消费开销没有投资属性。用完餐了,或者饭不好吃,玩家都自然会 walk out from the dining room。这种基于内容品质的优胜劣汰对于很多 3A 来说却是不可承受之重。除了研发成本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可能让大制作的游戏功亏一篑。比如是团队矛盾,当年 HALO 一度难产,回笼重造也是因为办公室政治,无论是玩法还是品质都一流的作品却因为人的原因栽了跟头。


而 web3 游戏更像构建在资产上的消费品。是德州扑克中的德州(资产是扑克),篮球中的 3v3(资产是篮球和 AJ)


游戏资产的存在和价值不再强依托于玩法和世界观,比如 Yuga lab,其实就是先造了扑克,然后才开始做 Otherside.


所有权的明确一方面让玩家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有了本质上的改变,玩家对有拥有所有权的产品有着天然的更强的 attachment


另一方面,这本质上也是将风险做了隔离,玩法,题材,美术,经济系统,IP 只要不要同时失败,那么游戏就能以其他方式生存。


德州不好玩了,我们斗地主嘛!AXIE 经济崩了,PONZI 模式被骂了,我们搞个 SLG 嘛,反正你的 AXIE 和 SLP 还能在这用!


image


可以想象,未来可能会有将资产和游戏性进行更彻底剥离的产品出现,比如 MAGICAVE 这个团队就先从最 soild 的娱乐资产——玩具入手,造了一些好玩的骰子,然后玩家和团队才慢慢开发各种玩法去玩这些骰子。


image


又或者…. 能不能将玩法也资产化?


结语:


1949 年之后,很多内地人开始涌入香港,整个 50 年代香港人口从 50 万暴涨到了 150 万。人口暴涨让香港的房子严重不够住了。


当时香港很多大楼的楼道里面,还有天台跟地下室都是住满了人。霍英东等一批企业家看到了房地产的机会。不过那个时候房地产的制度却非常不灵活,房子必须是整栋整栋出售,这是很多人财力所不允许的,作为地产商,资金的周转也非常低效。


于是霍英东发明了楼花这个玩法,刚刚拿下地皮就开始卖房,购房者都是根据图纸来买房子的。方案一出,地产界直指他是画大饼卖空气的骗子。


但因为楼花,霍英东得以提前从购房者手里面拿到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来支付建筑成本,他就节省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把节省的资金成本让利给购房者,所以买楼花的购房者就可以比买现房的人便宜不少。购房者有利可图,所以购房者也更愿意买预售的房子。香港地产自此腾飞。


当一个古老的范式难以为继,新的范式可能会以挺不伟岸方式出现。然而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行业来说,没有什么是所谓政治正确的和理所当然应当的。


接受拥抱那些自然出现的现象和解决方案,然后 by trail & error, 野蛮生长。


Part.2 投融资事件



LearnWeb3 完成 125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IOSG Ventures 领投

*Web3 教育平台


教育平台 LearnWeb3 完成 125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IOSG Ventures 领投,其他参与方包括 Balaji Srinivasan,EPNS 创始人 Harsh Rajat,以及其他不愿透漏姓名的天使投资人均参与了本轮融资。LearnWeb3 是一个高质量的、覆盖面广的、完全免费的教育平台,旨在创造学习机会,让更多普通人进入 Web3,并成为 Web3 优秀的开发者,包括但不限于女性、有色人种和其他在科技领域代表性不足的 Web3 开发者群体。


据悉目前为止,LearnWeb3 已有 50k 的开发人员加入,每月大约有 300 人毕业。平台学生参与不同的黑客松活动并赢得比赛。已经毕业的学生也被 Polygon、Coinbase 和 Alchemy 等众多顶级 Web3 公司聘用。接下来 LearnWeb3 将开放贡献者奖励策略,金牌贡献者及以上职位的人将有资格申请助教实习职位。


Magna 以 7000 万美元的估值完成 15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Tiger Global 和 Tusk Ventures 领投

*资管


Token管理平台 Magna 以 7000 万美元的估值完成了 15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风险投资公司 Tiger Global 和 Tusk Ventures 领投,本轮的其他参与者包括 Shima Capital、Circle Ventures、Solana Ventures、Avalanche Labs 和 Galaxy Labs,个人投资者包括前 Coinbase 高管 Balaji Srinivasan、Messari 的 Ryan Selkis 和 DJ Steve Aoki。


该公司由 Y-Combinator 前高管 Bruno Faviero 共同创立,旨在构建 Token 分发软件,使协议、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和加密基金更容易发送和接收 Token ,并根据任何时间表进行合规、会计和税务报告。


Fortanix 完成 9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高盛旗下部门领投

*安全


数据优先的多云安全公司和机密计算的先驱 Fortanix 宣布获得 9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盛资产管理公司(Goldman Sachs)旗下的成长股权业务牵头,GiantLeap Capital 以及现有投资者 Foundation Capital、Intel Capital、Neotribe Ventures 和 In-Q-Tel 参投。高盛副总裁 Soumya Rajamani 将加入 Fortanix 的董事会。此轮融资使公司筹集的资金总额超过 1.22 亿美元。


Fortanix 提倡的数据优先安全方法通过将安全性与基础设施分离,正面解决了数据安全问题。它进一步允许组织可信地遵守全球隐私法和监管要求,包括 GDPR、Schrems II、HIPAA、PCI 和 ITAR 等。


Portofino Technologies 完成 5000 万美元融资

* DeFi


前 Citadel Securities 高管 Leonard Lancia 和 Alex Casimo 在推出加密做市商 Portofino Technologies 时筹集了 5000 万美元。支持者包括 Valar Ventures、Global Founders Capital 和 Coatue。估值未披露。


据悉,初创公司 Portofino Technologies 成立于去年 4 月,正在为数字资产开发高频交易技术,并声称已经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以及场外交易中交易了数十亿美元。它在全球五个地点聘请了一支由超过 35 名高频交易专家组成的团队。除了充当做市商之外,该公司还旨在支持 web3 项目,以帮助他们推出 Token 并获得流动性。其客户包括需要在数字资产市场获得流动性的机构和 web3 项目。


Arpeggi Labs 完成 51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16z 领投

* Web3


Web3 音乐创作平台 Arpeggi Labs 完成 51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16z 领投,参投方包括 1confirmation、Palm Tree Crew、WndrCo Ventures、Steve Aoki、3LAU、Wyclef Jean、Disco Fries、Electric Feel Ventures、Louis Bell、Joe Zadeh、Audius Foundation、Shayne Coplan、Paul Veradittakit 和 Cooper Turley。


据悉,Arpeggi 为用户提供创作、发布和混合音频的 Web3 音乐创作平台,后续更新包括推出免费浏览器 DAW、集成其它 Web2 和 Web3 音乐平台以及推出网站原生社交功能


Thirdwave 完成 7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Framework Ventures 领投

* 数据


区块链数据公司 Thirdwave 完成 7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Framework Ventures 领投,Animoca Brands、Play Ventures、Shima Capital、Hustle Fund 和 Oceans Ventures 参投。Thirdwave 将利用最新投资进一步开发其发现引擎,特别是其扩展和数据功能。


据悉,Thirdwave 主要为 Web3 公司、加密项目和协议、以及 DAO 提供区块链数据服务,包括链上活动、客户数据、社交渠道信息、网站内容分析等,其旨在为游戏开发者和 Web3 构建者提供对市场更深入的了解。


DolarApp 完成 500 万美元融资,Y Combinator 等领投

* DeFi


加密金融初创公司 DolarApp 宣布完成 500 万美元融资,Y Combinator 和 Kaszek Ventures 领投,超 50 位天使投资人参投。DolarApp 旨在帮助拉美地区用户简化其使用美元稳定币参与加密金融体系、管理个人资产的流程,其用户可使用 DolarApp 快速将比索资产兑换为 USDC。接下来,该公司将专注于墨西哥市场用例,并将推出虚拟支付。


Sherlock 完成 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rchetype 领投

* 智能合约审计


智能合约审计平台 Sherlock 完成 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rchetype 领投,Spartan、Lattice、CoinFund 等参投。新资金将用于组建团队并为 Sherlock 平台上的外部审计提供资金。Sherlock 具有公开的审计员竞赛,以帮助发现智能合约漏洞。


Sherlock 最近为希望将资产投入审计协议的投资者推出了一项激励计划。质押者可以获得 USDC 稳定币 10% 的年收益率(APY),以及尚未开始交易的原生 SHER Token 的 5% APY。


Diamond Standard 完成 3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Left Lane 与 Horizon Kinetics 领投

* 区块链应用


钻石 Token 化公司 Diamond Standard 完成 3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Left Lane 与 Horizon Kinetics 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生产能力并加速其 Token 化产品的分销。其正在对钻石进行 Token 化以创建一种新的可投资资产类别。Diamond Standard 此前已在百慕大获得数字资产发行、出售和赎回的资质,可以为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以钻石为底层资产的,基于以太坊发行的 Token 。


Doodles 以 7.04 亿美元的估值融资 5400 万美元

* NFT


NFT 项目 Doodles 以 7.04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了 5400 万美元的股权融资,由 Reddit 联合创始人 Alexis Ohanian 旗下风投 Seven Seven Six(776)领投。Acrew Capital、FTX Ventures 和 10T Holdings 参投。并表示正在利用这笔资金迅速收购一支由工程师、创意人员、营销人员和业务主管组成的世界级团队。以及为产品开发、收购、专有技术、媒体和收藏家经验提供资金。


此前 6 月份消息称,NFT 项目 Doodles 完成首轮融资,Seven Seven Six 领投,当时具体融资金额未透露。


Goldsky 完成 2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Dragonfly Capital 等领投

* 数据


加密数据基础设施平台 Goldsky 完成 2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Felicis Ventures 和 Dragonfly Capital 领投。连续投资者 Elad Gil、Plaid 创始人 Zach Perret 和 William Hockey、Uniswap Labs、0x Labs、Magic Eden 的 Zhuoxun Yin、Azuki 的 Alex Xu 和 Compound Finance 的 Robert Leshner。此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快速扩展其团队。


据悉,Goldsky 由独角兽数据公司 Heap 前工程师 Kevin Li 和 Jeff Ling 于去年联合成立,该公司实现了端到端数据管道的自动化创建,用户可以在多个链上专注于实时数据,通过数据流平台对其进行重塑,并通过 API 将最终结果直接提供给网站。


Two Sigma Ventures 通过两只基金筹集了 4 亿美元,将投向加密和 DeFi 等领域

* 基金融资


专注于早期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 Two Sigma Ventures 周三宣布,它通过其两只基金筹集了 4 亿美元。Two Sigma Ventures IV (TSV IV) 将投资于早期创业公司,Two Sigma Ventures Opportunity Fund II (TSV Opps II) 将投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大约 85% 的新资本来自外部投资者,主要是大学捐赠基金、非营利基金会、养老基金和医院系统等机构,其余资本来自 Two Sigma 的合作伙伴和高级员工。Two Sigma Ventures 将利用这两个基金投资于利用数据和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的公司。包括企业 SaaS、金融科技、techbio、消费者技术、加密和 DeFi 等。


SevenX Ventures 宣布完成 Fund 8000 万美金的 first close 首关

* 基金融资


亚洲新锐加密投资基金 SevenX Ventures 宣布完成 Fund 8000 万美金的 first close 首关。据悉,SevenX Ventures Fund 总规模 1 亿美金,将在 10 月底前完全关闭募资。本期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一二期基金 LP 的持续追投,以及亚洲头部互联网创业者的家族办公室。


SevenX Ventures Fund 将持续其一贯的精品基金策略,桥接东西方创业者和生态,并提供如经济体系设计等重点投后服务。据悉,SevenX Ventures Fund 会将其 60% 的资金用于投资以数据层为主的中间件与基础设施协议,40% 的资金用于投资以亚洲应用开发者为核心的去中心化应用,涵盖游戏、金融、内容与社交等新商业模式探索。


North Island Ventures 旗下新基金完成 1.25 亿美元募资

* 基金融资


加密风投机构 North Island Ventures 宣布旗下新基金 NIV Fund II 关闭,基金规模 1.25 亿美元,NIV Fund II 将致力于对新兴加密项目和 Web3 公司和协议进行 30 到 40 项早期投资,初始投资从 25 万美元到 300 万美元不等。


NIV Fund II 是 North Island Ventures 在过去一年中的第二个新投资工具,使该公司管理的总资产达到约 3 亿美元。这些资金将支持对 Web3 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跨越多个层次、垂直领域和用例,涉及 DeFi、NFT、数字身份、区块链网络安全、跨链互操作性、DeSci 等。


Madrona 两支新基金完成共计 6.9 亿美元募资,投资主题涉及 Web3 等领域

* 基金融资


风投机构 Madrona 宣布通过两支超额认购新基金,完成规模为 6.9 亿美元募资。其中,基金 Madrona Fund 9 筹集了 4.3 亿美元,将专注于支持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种子期前、种子期和 A 轮投资。另一支基金 Acceleration Fund 3 筹集了 2.6 亿美元,将专注于投资处于 B 轮或 C 轮阶段的团队。


据悉,Madrona 成立于 1995 年,总部位于西雅图,当前投资主题包括 Web3、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现代数据堆栈和 DevOps、金融科技以及生命与计算机/数据科学的交叉点。


原文链接
游戏
Web 3.0
有关Web 3.0, 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相关文章
为什么说Web3 Intents是下一个新叙事?
随着更高级的Intents工具的开发,我们将看到更多通用的架构使更强大的用例得以实现。
08-22
Web 3.0
08-21
Web 3.0
Edge全球AI&Web3投资峰会:聚焦香港与大湾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发展
中国的重新开放使「亚洲通往世界的门户」重新回到地图上,特别是在区块链技术、Web3、人工智能等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涌现出的各种解决方案
08-17
Web 3.0
热门文章
没有「创新」的 friend.tech,给币圈上了一节产品课
没有「创新」的 friend.tech,给币圈上了一节产品课
盘点9大赛道50个潜力项目,以归零心态以小博大
盘点9大赛道50个潜力项目,以归零心态以小博大
BBC纪录片:SBF加密帝国的崛起与陨落
BBC纪录片:SBF加密帝国的崛起与陨落
又一大MEV中继服务关停,以太坊未来超90%区块结算将掌握在4家公司手中
又一大MEV中继服务关停,以太坊未来超90%区块结算将掌握在4家公司手中
Friend.tech在中文社区持续火热,VC合伙人们展现出浓厚兴趣
Friend.tech在中文社区持续火热,VC合伙人们展现出浓厚兴趣
下载 BlockBeats App
商务联系
商务联系
我要投稿爆料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