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dler DAO:社交SocialFi相关的必读文章

23-01-11 16:00
阅读本文需 26 分钟
总结 AI 总结
看总结 收起
原文标题:《Buidler DAO 蝗虫精选(23):社交 SocialFi 相关的必读文章》
原文来源:Buidler DAO


深度精选是我们推荐的本周市场热议主题下必读文章,取材自 Buidler DAO 认知蝗虫计划每日推送;在这里,Web3 Native 的资深读者会从繁杂的信息源中抽取优质文章的核心内容与个人的深度思考。


加密行业中,社交生态被认为是潜在的流量巨大入口。社交的基础组件分为:基础设施、中间件、应用程序和工具。本文从 SBT 为用户创建的原生数字身份讨论出发,到设计衡量链上声誉的机制;从去中心化的社交协议分析,到「去中心化」的假象反思;从社交移动端的实现方法,到可承载流量的链的思考分析。本文涵盖了  Web3 社交有关的讨论,以及现状与理想之间需要跨越的距离的思考。阅览下文并了解核心关点,欢迎共同讨论!


文章速览:


01/ SBT:开启 DeSoc 的未来之钥 @wenchuan

02/ 解构链上声誉:量化 Web3 链上行为的信用机制 @ 大葱 Fred

03/ Web3 社交:通往大规模采用之路 @memeswap

04/ 小狐狸收集隐私暴露出 Web3 的"去中心化"并没有那么美好?@ 猫老大 

05/ 一文了解 Nostr :一个让 Elon Musk 感到害怕的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 猫老大

06/ The Open Social Map @JZ 

07/ Web3 域名赛道:龙头 ENS 面临的冰与火 @ 大葱 Fred

08/ decrypto 年度加密项目——polygon @memeswap


SBT:开启 DeSoc 的未来之钥 @wenchuan


SBT 可以帮助用户在 Web3.0 世界中构筑原生数字身份,最终实现去中心化社会的愿景。SBT 与 DID 的概念有重合的地方,从功能上讲,它们都是希望通过证书或标识符的形式来描述用户的特征,进而构建出一个数字身份。SBT 是从下而上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去中心化身份的一种手段。 


SBT 及 DID 的主要区别: 


SBT 是从下而上的解决方案,是实现身份的一种手段。 


2. SBT 构建的身份是以地址为单位的解决方案,而 DID 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实现以地址的集合为单位的方案。 


当前基于 SBT 的项目主要有 3 类,分别是证书类、身份类和半信用贷类。


当前 SBT 的难点: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保护隐私与验证难以兼顾、部分应用场景存在漏洞。


潜在用例:跨平台的 SBT 让用户操作更自由、精细化 SBT 让营销更精准、更广泛应用的 SBT 助力实现信贷


思考


通篇看下来,个人认为 SBT 和 DID 是属于都归属于链上身份的赛道,只是在呈现形式、验证、发行标准上有所不同。目前大家对链上身份的设想,都是基于人类潜在的社交展示欲望以及在 Defi 中实现无抵押借贷,社交、金钱就是身份无法剥离的部分。人类有的东西可以被数字化展示,但是不可被数字化的部分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别人认知到?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yhfwGMPTROONeR1_VOdOdQ


解构链上声誉:量化 Web3 链上行为的信用机制 @ 大葱 Fred


本文首先讨论了链上声誉的重要性,包括:链上行为量化、DID 唯一性、信任系统和精准营销,并讨论了面临的困境。 


接下来对赛道项目进行了分类,包括数据/行为标记、DeFi 信用评分、徽章/证明、营销推广工具、隐私化证明和身份简历六大类。最后对加密声誉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思考


正如文中所言,无论是 defi 信用评分还是营销与定向空投,链上声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建立链上声誉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刚进入 Web3 的新用户如何评估是一个难题。其实可以考虑和 Web2 的数据进行场景结合,尤其是在当前 Web3 上用户数量和大众行为数据仍然占主流群体非常少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对于链上声誉领域,隐私是非常重要的,和 zk 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链上声誉的发展对于不管是 C 端还是 B 端,都是非常刚需的一个领域,相信未来会稳步发展。


原文链接:

https://web3caff.com/zh/archives/43200


Web3 社交:通往大规模采用之路 @memeswap


与 Web2 相比,Web3 社交的核心是提供三个主要的独特效用: 


首先,资产创建和共享所有权:Web3 社交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区块链与其用户创建一个共享所有权结构。 


第二,开放数据和身份:链上积累的数据和凭证在整个生态中共享。 


第三,可组合的生态系统:建立在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区块链上的 dApp 本质上是可组合的,允许开发者以无权限的方式建立在现有的应用程序之上。 


Web3 社交生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础设施、中间件、应用程序和工具。


基础设施:项目正试图提供定制的基础设施,以满足社交应用程序的需要。 


中间件:Web3 的大多数最新创新都建立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中间件协议建立了这些现有的基础设施,旨在通过查询、组织和向应用开发人员展示数据,成为区块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介。


应用:Web3 社交应用是一个多样化的产品组合,适合不同的场景。突出的形式包括社交媒体、基于社区的应用和即时通讯产品。


工具:与应用程序不同,工具是一组产品,它们利用 Web3 的互操作性,将其产品设计成可在不同平台和区块链上「移植」。 


目前,Web3 社交在用户体验方面无法与 Web2 社交直接竞争,要想成功,需要提供独特的创新效用。我们正在监测以下领域的创新:移动应用:很大一部分社交活动发生在移动端,我们期待着这个平台上的更多创新。加密原生创新:目前的许多 Web3 社交产品都是 Web2 产品的复制品,我们相信真正被采用的社交产品只会来自那些使用区块链原语为用户提供变革性体验的产品。与 Web3 场景的衔接:成功的 Web3 产品也可以来自于解决 Web3 原生场景,如链上社区管理。


思考


原文非常详细的分析了 Web3 社交赛道,从核心到生态等方方面面。目前普遍的共识是,Web3 社交将基于统一的链上数据、链上身份,所以连接基础设施和应用之间的中间协议是当前赛道的热点,比如 Lens、CyberConnect、RSS3 等。而原生的 Web3 社交应用想要发展到 Web2 这样大规模采用还有的等。


原文链接:

https://news.marsbit.co/20221207145024200947.html


小狐狸收集隐私暴露出 Web3 的「去中心化」并没有那么美好? @ 猫老大


先是区块链开发平台 Alchemy 在 10 月份更新隐私声明,之后,以太坊基础设施开发公司 ConsenSys(MetaMask 和 Infura 开发主体)也更新了其隐私政策,声明当用户在 MetaMask 中使用 Infura 作为默认 RPC 时,将在用户发送交易时收集对应的 IP 地址和 ETH 地址。对于这样看似不那么去中心化和 Web3 的事情,似乎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 Web3 世界中那些似乎被忽略的并不那么「去中心化」的「中心化」真相。


MetaMask 底层所依赖的 Infura 服务,本质上却是中心化的。除了 MetaMask,几乎绝大部分以太坊 DApp,也都离不开这个「中心化」的 Infura。其实在如今的加密行业与 Web3 世界,鲜被人注意的那些具备中心化风险点的「Web3 基础设施」与 Web3 项目事件并不少见。


USDC 一直以来的定位是合规属性最强的「中心化」美元稳定币。而作为以「去中心化」为主要标签的稳定币,DAI 自身的抵押品中却有 44.7% 是 USDC。还有,以太坊信标链质押,一家独大的  Lido。


「去中心化网络的服务器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底层资产是中心化稳定币」这些近乎反讽的悖论,折射出一个问题:目前 Web3 世界需进一步向去中心化努力,还是应该对"去中心化"祛魅呢?


思考


去中心化不等于没有中心,或许是中心多元化,任何人或者事务都可以成为中心。虽然本文中说了很多并不去中心化的例子,但是随着更多的基础设施的发展,相信目前这些「中心化」的底层会变得多元化,从而更加去中心化。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经历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结合的加密世界。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AVvfG4QpKefn72VDI3BKg


一文了解 Nostr :一个让 Elon Musk 感到害怕的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 猫老大


nostr 是一个最简化的协议,它能够一劳永逸地创建一个抗审查的全球「社交」网络。它被 Twitter 现任 CEO Elon Musk 争议性的封杀,同时让 Twitter 前任 CEO Jack Dorsey 自掏 14 BTC 为其提供资助,那 nostr 到底有什么魔力? 


其运作原理:每个人都运行一个客户端,这可以是本机客户端、Web 客户端等。要发布某些内容(比如一个帖子),你要用你的密钥对其签名,并将其发送到多个中继器(由其他人或你自己托管的服务器)。要从其他人那里获得更新,你可以询问多个中继器是否了解这些其他人。任何人都可以运行中继器,这是非常简单的,除了接受某些人的帖子并转发给其他人之外,它什么都不做。我们也不需要信任中继器,签名是在客户端进行验证的。 


本文还对比了其他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 Nostr 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思考


简单概括,Nostr 是基于公钥的、抗审查的消息传输协议。所谓抗审查,是因为 Nostr 把消息发给多个中继器,一个中继器倒下了,还可以发给另一个,总之不依赖于某一个中继器。但是如果两个公钥在不同的中继器发消息,这两个公钥是不能互通的。目前 Nostr 协议不关注激励机制,所以中继器也没有激励机制,如果是免费的中继器就要看运行者的动机。但长久下去没有激励肯定不行的。再说涉及到中继运营商,还是在 AWS 上。


原文链接:

https://www.defidaonews.com/article/6794590


The Open Social Map @JZ


把 Web3 社交技术栈分为四层:


a. 数据层:分为两类,一类是智能合约生态(Polygon,Deso),用智能合约记录所有权和交易;另一类是内容管理存储网络(Ceramic,IPFS,Livepeer,Lit)。


b. 社交原语层(social graph):链接社交基本元素,如用户、关注者、贴子、评论等,比如 Lens,Deso。Lens 由于其可组合可扩展性得出色表现,可以和其他功能性协议组合或者在核心模块外构建更多规则,比如流支付协议 Superfluid 可以建立在 Lens 上提供内容订阅支付功能。


c. 算法层:有了开放的 social graph 层,算法开发变得更加民主化。理论上,任何开发团队都可以在开放数据之上创建算法,任何前端应用程序都可以利用该算法。


d. 前端应用层


开源社交的关键特征:多样的盈利模型、原生 DAO 组织、社交隐私、公开声誉、可扩展性。


挑战:


a. Web2 拥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和资源。从本质上说,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Twitter 转向 Web3 的速度和开放社交协议开发者吸引新用户的速度哪个更快?


b. 社交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交易,现有的公链基础设施如 Polygon、DeSo 吞吐量是否可以支撑?


c. 社交是非常需要在移动端实现的,目前移动端的钱包解决方案和浏览器常用钱包处于割裂状态。


思考


针对文章提出的挑战,个人想法是:


1. Twitter 的私有化让 Web3 社交有了新想象,它所承载的数据量级、切入角度可能会和 open social 不是同一路径。可能短期 Web3 的社交协议吸引用户的量级不会很大,且大概率第一批用户画像仍然是 Web3 已有用户,Twitter 如果转型可能会对同类型 Web3 社交平台有比较大的冲击,可以更加关注原生社交场景。


2. 现在 metamask 的月活 3000 万,Web2 社交软件如微信和抖音动辄几亿的月活,stepn 当时的总注册用户数不到 500 万、高峰期月活 230 万,web3 真正实现有规模化的社交网络还差的比较远。如果类似 Lens 交互全在链上,不仅要担心吞吐量,还有会产生大量 gas 的问题。但也有链上+链下解决方案的,比如 Farcaster。


3. 目前不觉得是很大的问题。


原文链接:

https://messari.io/report/the-open-social-map?referrnnnnnnnnnnner=all-research


Web3 域名赛道:龙头 ENS 面临的冰与火 @ 大葱 Fred


文章首先对 Web3 域名特点及应用场景进行了梳理。 


接下来对 Web3 域名的市场规模、分布、行业 KSF 和痛点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一些主要项目包括:单链域名 ENS、Web3 域名注册商 unstoppable domains 和 Space ID。 


最后重点分析了 .bit 项目的情况,并对域名赛道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思考


1. 从目前 Web3 的域名发展来看,最大的瓶颈在于域名并不是 Web3 用户的刚需,即使不购买任何域名,也不会对 Web3 的冲浪体验有太大的影响。


2. 域名项目和 Web3 社交赛道的发展息息相关,仅仅是靠域名本身在应用和钱包名字的推广很难带来大规模的增量。就像文中提到的多链域名项目以及案例分析的 .bit,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凸显出使用的价值。或许域名项目方下场做 socialfi 等社交类应用是一种有潜力的发展道路。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2N-70RXs7_yabGJ65n8Irw


decrypto 年度加密项目 polygon @memeswap


polygon 在 2022 年成为主流品牌进入区块链世界的重要或首要选择,包括星巴克、meta、nike、reddit、迪士尼、特朗普 NFT 等。以 reddit 为例,该公司为活跃用户免费提供 NFT 作为奖励,目前已有超过 430 万个独立钱包铸造了超过 500 万个头像。而星巴克的 NFT 会员激励计划和 meta 的 Instagram 的 NFT 铸造将会带入更多的加密用户。polygon 演变为了一个受到主要家庭品牌和希望利用 Web3 技术的公司青睐的平台,为从客户忠诚度计划到网络和元宇宙身份的一切提供支持。


从 luna 崩溃过程中 polygon 向其上项目伸出橄榄枝可以看出,polygon 是极其通过财政支持、技术服务等方式为项目和知名企业提供多种因素的鼓励。


为了支持其日益增长的主流采用野心,Polygon 还通过其三个零知识证明 (zk) 扩展方案为各种规模的项目创建者提供支持。此类解决方案通过单独的链上汇总交易,然后将它们提交到主网,从而实现更高的交易吞吐量。其中最突出的似乎是 Polygon 的 zkEVM,它承诺通过等效环境与以太坊虚拟机完全兼容。因此,开发者现有的以太坊智能合约、钱包和开发工具可以毫不费力地使用它。


思考


Polygon 一直以来是条并非那么捕获眼球的链,但是 polygon 却一直在做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一些和现实社会融合、扩大用户规模、迎合监管趋势的事情。


1. 年中 polygon 通过购买碳信用额度实现碳中和,未来将实现碳减,并为重要项目提供减排额度,上线碳交易市场(虽然现在欧盟已经不再提减排);


2. 在 luna 崩盘时主动为其上的优秀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方案鼓励其迁移至 polygon;


3. 在实现大规模采用和用户扩圈方面,通过和主流品牌的合作(提供技术方案和财政支持,也可能和印度底色有关),实现了超大规模的用户增长,和新用户采用,在这方面远比一直标榜推动现实企业合作的雪崩链表现好太多。


4. polygon 目前最大问题在于用户增加后的网络拥堵问题,去年 11 月今年 3 月均出现过相关的重大问题,但 polygon 也通过收购等方式推出了三个零知识证明方案,也推出了类似 celestia 的模块化方案 avail,其中 zkevm 已经到了最后一轮测试阶段,在之前的测试中已经实现了 2000 的 TPS,虽然未经过真实大考,但是依旧值得期待。


原文链接:

https://decrypt.co/117671/decrypts-2022-crypto-project-of-the-year-polygon


原文链接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