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Link深度解密:如何在多链世界中找到统一?

24-05-26 20:00
阅读本文需 19 分钟
总结 AI 总结
看总结 收起
原文标题:《zkLink 深度解密:如何在多链世界中找到统一?》
原文作者:Viee,Biteye


从 Layer 1、Layer 2 再到 Layer 3,区块链孤岛效应越发显著,多链互联也更加备受关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L3 往上是否还会有 L4、L5、Ln 我们暂未可知,当下最紧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将分散的流动性孤岛结合起来。zkLink 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聚合多链流动性的方案。

本文将聚焦 zkLink 技术原理、现状及发展路线等方面,为大家全面解析基于 ZK-Rollup 技术的多链聚合层——zkLink。


01 zkLink 是什么,试图解决什么问题?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从第一层(L1)以太坊、Solana 等公链的不断涌现,再到第二层(L2)如 Arbitrum、Optimism、zkSync 和 Starknet 的崛起。


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流动性割裂和跨链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开发者在部署 dApp 时面对不同链的编程语言和工具,也增加了复杂性。


想象一下,假如有一个由海岛组成的国家,交通不便且金融体系还未成熟,每个小岛(区块链)都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和交易系统。


你想在不同的小岛(如以太坊、Solana、Arbitrum)之间购物,但每次跨岛都需要换货币、交手续费,还得担心钱丢了。


这就是目前区块链用户面临的交互困境:流动性分散,交易成本高,还不安全。


如何让跨链交易变得像在同一条链上一样便捷和安全?zkLink 给出了答案。


(来源:zkLink 官网)


通过零知识证明(ZKP)技术统一 L2 和 L1,zkLink 实现多链状态同步和原生资产聚合。


由同一实体汇总在不同 L1 链和 L2 上发行的代币,例如 USDT Ethereum、USDT BSC 等,将在 zkLink Rollups 中合并为单个 USDT 代币。


也就是说,这个海岛国家有了一个综合交易中心,把不同小岛的货币汇集在一个平台上,不再需要频繁换货币、支付高昂手续费或担心资产安全。这就是 zkLink 实现的多链流动性聚合功能,使它远远超越了「跨链桥」。


基于此,zkLink 打造了两大主要产品:zkLink Nova 和 zkLink X


zkLink Nova 是第一个构建在以太坊和以太坊 L2 上的聚合 L3 zkEVM Rollup 网络,利用零知识以太坊虚拟机(zkEVM)汇聚以太坊多个 L2 网络上的资产,解决以太坊的流动性和资产分散问题。


zkLink X 是一个支持定制化多链 dApp 开发的聚合 Rollup 基础设施,连接 L2 和 L1,让开发者感觉像是在单链上构建应用,但实际上他们可以访问多链的流动性。


回到区块链与小岛的类比中打个比方,zkLink Nova 就像万能购物卡,允许你在各种不同小岛的商场之间自由购物(交互),无需反复兑换货币。


而 zkLink X 就像万能工具箱,无论想建造什么类型的商场店铺(dapp),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如同搭积木,并且这些店铺也支持来自不同小岛的货币。


如此一来,zkLink 不仅整合了分散在不同链上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安全风险,还简化了 dApp 的多链部署,改善用户体验并确保 dApp 开发的安全性。


02 zkLink 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如何从「多链大战」脱颖而出?


多链、跨链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需要知道,zkLink 不是跨链桥,是一条聚合多链流动性的链。


那么,zkLink 是如何实现多链聚合的?


zkLink 协议是一个由四个层次组成的多链 ZK-Rollup 基础设施,包括结算层(Settlement Layer)、执行层(Execution Layer)、排序层(Sequencer Layer)和数据可用性层(Data Availability Layer),这些层次相互独立,支持定制化的应用 Rollup 部署。其中,zkLink 协议的核心价值主要在结算层和执行层。


(zkLink 协议架构 来源:zkLink 官网)


zkLink 的结算层作为最核心的部分,类似一个聚合的结算中心,可以集成多条链,并通过同步技术确保每笔交易都能在多个链上验证,防止欺诈操作。


目前有两种结算方案:zkLink Nexus 和 zkLink Origin,分别针对不同的网络集成需求。


zkLink Nexus:连接以太坊及其 L2 网络,继承以太坊的安全性。


zkLink Origin:可以连接其他 L1 公链(如 Solana)及以太坊提供更广泛的集成。


传统跨链 vs 多链聚合


在不同区块链之间交易会导致成本增加、体验变复杂,不论是「传统跨链」还是「多链聚合」,都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举个例子,想想通过 DEX 将 chainA 上的 tokenA 交换 chainB 上的 tokenB,最原始的方式是什么?


首先,需要安装钱包并购买 chainB 的 Gas 代币;


接下来,用户需要将 tokenA 交易为稳定币或其他可以桥接到 chainB 的中间代币;


最后,用户需要在本地 DEX 上购买 tokenB。


与跨链交易相比,明显会更复杂且磨损更高,所以跨链桥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体验。


然而,跨链代币交易的成本仍然很高,用户仍然难以在不同链之间进行无缝且便宜的代币交互。


除此之外,传统跨链方案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化程度,容易受到黑客攻击,这导致了用户资金被盗的风险。


不同于传统跨链方案,zkLink 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多链结算解决方案,也就是上文提到的 Nexus 和 Origin,这两个方案都利用了零知识证明技术(ZKPs)。


zkLink 创造性地将零知识证明应用于多链互操作,采用去中心化的分权设计,无需第三方来保证资产和交易的安全,同时确保了交易和状态转换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减小了资产托管的风险,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和效率。


从 Layer 2 到聚合 Layer 3


除了多链聚合,zkLink 还有个亮点在于它构建了第三层 zkLink Nova,把以太坊 L2 的流动性孤岛结合起来。


为什么要搭建 L3,统一 L2 生态系统的流动性?


我们都知道,L2 热潮的兴起为以太坊加上了一层「高速公路」,让交易更快更便宜,但与此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不可互操作且分散的区块链格局,其中流动性被困在孤立的链上。


以太坊不同 L2 上的原生资产(如 ARB、OP、MANTA 等)无法进行互操作性交易,转账往往耗时且费用高昂,不同资产被分散在各个 L2 网络上更是导致了流动性的浪费。


越来越多的 L2、侧链以及去中心化应用造成了流动性割裂,与实现以太坊易用性的目标背道而驰。


这就是以太坊发展 L2 的代价,它将流动性分散到数十个区块链上,亟需通过更高级的解决方案提高互操作性和效率。


与大多数旨在满足特定应用程序需求并部署在单个 L2(例如 Starknet 或 Arbitrum)上的 L3 相比,zkLink Nova 是构建在以太坊和多个 L2 网络之上的通用 L3 聚合网络,以太坊及其 L2 共同充当了结算层。


所以 zkLink 构建 L3 zkLink Nova 不单是奔着每一层都比上一层便宜去套娃,更是抱有「一个 Nova 走天下」的愿景。


(来源:zkLink 官网)


简单来说,从不同 L2 存入的 ETH 在 Nova 上会自动合并为同一个 ETH。


从不同网络桥接的相同 ERC-20 代币,比如 USDC.Ethereum、USDC.Arbitrum 等源代币可以合并到 Nova 上的同一个 USDC 中,合并后的 USDC 在 Nova 上使用具有统一的流动性,以此来提升扩展能力,优化用户体验。


zkLink vs 其他聚合方案


许多 L2 其实也意识到了流动性割裂问题,并试图应对。例如 OP 的 Superchain、Polygon 的 AggLayer、zkSync 的 Hyperbridge,通过提供统一的桥或共享排序器来统一流动性。


但它们仅适用于其独立的子生态系统和特定的技术堆栈。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多个不同的技术堆栈可能会加剧流动性碎片化和跨链互操作性问题,并导致以太坊生态系统更加分裂。


与之不同,zkLink Nova 连接的任何第 2 层上的资产都可以桥接到第 3 层网络,以实现快速且可互操作的交易。虽然牺牲了交叉汇总交易的原子互操作性,但提供了能够聚合整个以太坊生态的最广泛流动性。


(zkLink Nova 协议架构 来源:zkLink 官网)


03 从现在到未来,zkLink 与新跨链时代


发展现状


自 2024 年 3 月主网推出以来,zkLink Nova 生态系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截至 5 月初已经涵盖 90 多个项目合作伙伴项目(该图官方发布于 3 月底,暂未同步数据)涉及 DeFi、工具、社交、游戏和 NFT 等。


3 月 14 日 zkLink Nova 顺势推出「Aggregation Parade」第一季奖励活动,活动持续一个月,包括 ETH、L2 原生代币、稳定币、LST 与 LRT 等代币都有机会获得 Nova 积分,鼓励用户将资产存入 L3 Nova 主网。


简单说,用户通过跨链、质押和邀请新用户获得 Nova 积分,未来可兑换 ZKL 代币。


目前,「Aggregation Parade」第二季奖励活动正在进行中,可以通过与 zkLink Nova 合作的 dApp 互动来提升 Nova 积分。


活动详情:https://blog.zk.link/aggregation-parade-phase-ii-defis-turn-to-blossom-on-zklink-nova-7b30e2ab1d82


(zkLink 生态系统 来源:zkLink 官网)


从上述活动可以看出,团队在推进 zkLink Nova 生态系统的用户增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数据表现同样也很亮眼。


目前运行的 Alpha 主网已使用 zkLink 技术进行了超过 200 万笔交易,生成 50 万个唯一地址。


根据 DefiLlama,截至 5 月 22 日,zkLink Nova TVL 突破 10 亿美元,过去一个月增幅为 156%,已成为 TVL 最高的 Layer 3 网络。


(zkLink Nova 总锁仓量 来源:zkLink Nova 官网)


融资


融资方面,zkLink 今年 1 月份通过 CoinList 社区销售筹集了 468 万美元,去年 5 月 zkLink 完成 1000 万美元战略融资,Coinbase Ventures、SIG、BigBrain Holdings 等参投。


迄今为止,zkLink 总融资达到了 2318 万美元,将进一步发展 Nova 协议。


zkLink 的投资方更多属于战略合作伙伴,不仅仅提供资金和人力,还会投入更多资源以深化与 zkLink 的合作。


(zkLink 投资方 来源:zkLink 官网)


未来展望


目前 zkLink Nova 主网已经上线,团队正在升级验证跨链状态的轻节点预言机网络 ZK Oracle,作为改善 zkLink X 协议的一部分。


未来 zkLink 也将进行一系列重要升级,包括支持外部数据可用性(DA)解决方案、去中心化的证明拍卖市场等。


现在 zkLink 的排序服务是中心化管理的,团队计划未来整合 Espresso、Astria 和 Fairblock 等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以减少中心化风险。此外,ZKL 代币也即将推出,团队正在为 TGE 做准备。


可以看出,zkLink 在为以太坊及其 L2 带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聚合的道路上不断改进。


如果说此前实现「无缝衔接的链上交互」是南柯一梦,那么或许 zkLink 正在将梦境变为现实。


(zkLink 路线图 来源:zkLink 官网)


04 总结


L1、L2 和 L3 之争究竟哪一层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唯有时间能揭晓答案。同时,市场也会告诉我们,L1 和 L2 总会有其存在的必要,这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未来注定是多链共存的时代,而 zkLink 也将成为关键枢纽,连接 L1 和 L2 生态系统的各个组件和系统。


可以想象,zkLink 正引领着一个更加互联互通的多链新时代,带来更多新机遇。


原文链接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举报 纠错/举报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