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哥大出品、0手续费的Variational是如何做营收的?

2025-09-11 14:10
阅读本文需 15 分钟
Variational解决做市商和流动性的办法:我自己就是唯一做市商

在大部分 Perp DEX 都在尝试做比 Hyperliquid 更快、更便宜的产品时,Variational 却另辟蹊径,设计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他们没有选择在速度和费率上进行军备竞赛,而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了"永续合约交易平台应该如何运作"这个问题。


从 CEX 到 DEX,不管是现货还是合约,传统交易平台的赚钱方式都很直接——收取手续费。币安收 0.1%,Hyperliquid 收 0.025%,这似乎已经成了行业铁律。但 Variational 却做到了真正的零手续费,而且收入还相当滋润。他们的 OLP 在 2025 年 4-7 月期间实现了超过 300% 的年化收益率,累计成交额突破 12 亿美元,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当大部分 Perp DEX 还在为吸引做市商而发愁,还在琢磨怎么平衡交易者和流动性提供者的利益时,Variational 又给出了一个什么新的解法?团队背景又是怎样的?


接下来律动 BlockBeats 将对 Variational 这个重新定义 perp DEX 游戏规则的项目做深入介绍,看看他们是如何把"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风险工程"三者完美结合,打造出这样一个既能实现零手续费、又能保持高收益的永续合约交易平台。


零手续费背后的生意经


说到 0 手续费的 perp dex,大多数人想到的第一反应或许是 lighter。但 lighter 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一些大户的手续费收入和提前爆仓机制的费用,还是偏向传统的收入模式。


而 Variational Omni 则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他们把自己变成了唯一的做市商,通过内部消化所有做市收益来盈利。


当你在平台上发起报价时,他们的 OLP(Omni Liquidity Provider)会给你报价,这个报价里包含买卖价差。你付的这个价差就是他们的钱袋子,而不是什么手续费。


以前的 DEX 要给外部做市商发钱让他们提供流动性,同时还得向交易者收费维持运营——两头都要花钱。Variational 聪明就聪明在,自己当做市商,所有价差收益都留在自己口袋里,自然就能给用户零手续费了。这有点像 Robinhood 在股票交易里玩的"payment for order flow",只不过搬到链上更透明、更高效。


OLP 怎么赚钱?


OLP 的盈利公式看起来不复杂:净收益 = 用户支付价差 - 外部对冲成本。


当你在 Omni 上开仓时,OLP 会立马跑到 Binance、Bybit 这些 CEX 或者 Hyperliquid 这样的链上 DEX 反向交易来对冲风险。



由于 Variational 团队拥有机构级的交易量和 VIP 费率优势,其对冲成本通常只有 0-2 个基点,显著低于向用户收取的 4-6 个基点价差,从而确保了稳定的盈利空间。


根据平台公布的数据,OLP 在 2025 年 4-7 月期间实现了超过 300% 的年化收益率,这一惊人的回报率主要来源于三个因素:初期金库规模较小、交易量快速增长,以及高效的对冲策略。


不过这种收益能不能持续就是个问题了。金库规模一大,市场竞争一激烈,或者遇到极端行情,对冲成本可能就超过价差收入了。所以他们搞了一堆风控机制,比如"last-look"拒绝机制、独立结算池隔离风险,还有算法化的动态对冲系统。


对用户有什么好处?


虽然金库现在还没正式对外开放,但 Variational 的产品端已经在准备好让用户往 OLP 金库存 USDC 的功能了。收益上 90% 给存款人,剩下 10% 留给协议运营。当然,OLP 对冲失败可能导致本金损失,市场极端波动下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还有单一做市商模式的集中化风险。因此 Variational 也考虑后续上线金库的亏损返还机制。


与此同时,Variational 已经上线了交易损失的返还机制。当用户在 Omni 平台上平掉一笔亏损仓位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随机抽奖程序,用户有最高 5% 的概率立即获得 100% 的 USDC 全额退款。


这些资金直接来源于 OLP 的价差收益,OLP 点差收入的六分之一会划拨至专门的"Loss Refund Pool"智能合约中。


此外,平台还提供价差折扣、交易量返现等激励措施,同样也是将部分做市利润回馈给活跃交易者。一旦$VAR 代币正式发行,平台计划将 30% 的协议收入用于回购销毁代币,形成完整的价值捕获循环。


自动化上币:长尾资产的天堂


Variational 的自动化 Listing Engine 也是他们的杀手锏之一。


传统 DEX 需要与外部做市商协调,等待流动性提供者为新资产做市,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时间。而 Variational 通过 OLP 内部做市消除了与外部做市商的协调延迟,新资产一旦通过自动审核即可立即获得流动性支持。系统的智能安全审查机制通过自动合约字节码分析和分布分析,大大减少了"蜜罐 perp"等恶意合约的风险,这使得平台能够安全地支持大量长尾资产。


截至目前,Variational 支持了 515 个可交易代币,基本是上币最多的perp dex。



传统平台是"上币即挖矿",需要外部做市商参与;Variational 是"上币即有流动性",通过 OLP 作为唯一做市方,能在新市场秒级出价。


同时 Variational 还设计了完整的上线-下架闭环机制,持续监控资产指标,当资产跌破维持指标时会触发自动下架,以 EWMA 结算价平仓并下架,避免僵尸合约长期占用资源。


核心团队的故事



这家 perp DEX 的两位核心创始人,Lucas Schuermann 和 Edward Yu 的合作要追溯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时期。


创始人技术机构负责人 Lucas 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2019 年以 Egleston Scholar 身份毕业(该荣誉通常授予全院前 1% 的顶尖学生),本科阶段同时修读计算机科学与数学。


量化研究负责人 Edward 同样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应用数学,学术上以贝叶斯统计为底,实际研究重心逐步转向量化交易。


2017 年,他们在哥大相识后共同创立了 Qu Capital,这是一家注册于纽约的小型量化投资与研究公司,专门挖掘数字资产市场的低效机会,技术路线是「自研高速交易基础设施」:更稳定的交易所连接、更聪明的智能订单路由与更精细的执行工具。


这个「小而专」的精品团队在 2019 年 9 月 19 日被 Genesis Trading 收购(这是 Genesis 的首次对外并购,估值未公开),Qu Capital 的三位联合创始人中,Lucas 与 Edward 随后进入 Genesis 担任核心技术与量化岗位。理解他们今天为何会选择以 RFQ + OLP(Order-Level Protection)+ 隔离结算池为底盘来重写 perp DEX,必须把镜头进一步拉向 Genesis Trading。


Genesis Trading 成立于 2013 年,隶属 Barry Silbert 的 Digital Currency Group(DCG),是最早一批服务机构客户的比特币 OTC 做市商之一。仅以规模最为稳健的 2019 年为例,其 Q2 的借贷业务放款额就有 7.46 亿美元,累计放款 23 亿美元;长期为 Circle、Gemini 等大型机构提供流动性,几乎是「传统金融进入加密」的重要通道,被视为场外流动性龙头。


但 FTX 暴雷后,Genesis 急转直下。2022 年,Genesis 对三箭资本(3AC)与 FTX 的巨额敞口触发流动性枯竭,2023 年 1 月 19 日其借贷部门申请破产保护,2024 年 5 月法院批准清算计划,预计向客户返还约 30 亿美元。


集中敞口与结算风险的叠加,如何在极端行情下放大为系统性冲击?对亲历过这一切的 Lucas 与 Edward 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 Variational 的设计哲学来源。


于是 2021 年离开 Genesis 后,Lucas 与 Edward 共同创办了 Variational,在机器学习、量化做市与去中心化衍生品设计上持续迭代。2024 年 Variational 正式成立并完成 103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Bain Capital Crypto 和 Peak XV Partners 领投,Coinbase Ventures 和 Dragonfly Capital 等参投。


2025 年 7 月,Edward 做客「Flirting with Models」播客,系统阐述了「OTC 衍生品如何上链」与 Variational 的设计理念——这是他把贝叶斯框架、做市博弈与链上机制融合到一起的一次公开长谈;他的个人主页 quant.am 也长期更新与此相关的研究脉络。Lucas 的个人主页(lucasschuermann.com)也能看到类似内容。


总结


Variational 把在机构场景里验证过的要素搬到链上,但不是简单地"把撮合放到智能合约里",而是从商业模式和风险工程的第一性原理出发,重新设计 perp 的结构。


这使得他们能在机制层面避免 Genesis 式的集中风险,把每条风险渠道都分仓、分池、分限额管理——哪怕极端情况下也更容易进行定点止损和可审计的拨备。


技术路径之外,更重要的是商业闭环:Variational 通过垂直整合做市商角色,把传统交易所的"手续费+价差"两条收入线合并为"价差单线型"收益,依托机构级对冲能力覆盖系统成本和极端尾部风险,从而把"零手续费交易"做成正向现金流而非补贴游戏。


这套模式把系统设计、市场微结构和风险预算绑成了一个飞轮,既有工程层面的"更快/更稳/更可扩展",也有商业层面的"更可持续"。


回到"人"的层面,Lucas 的工程强迫症和 Edward 的贝叶斯思维,是这套架构背后最稳定的基石:前者从分布式系统和可扩展软件架构出发,强调把延迟、抖动和吞吐做成"可度量、可回归、可灰度"的工程资产;后者从统计决策和做市博弈出发,强调把风险限额、对冲路径和策略回撤做成"可解释、可审计、可自治"的治理资产。


两人在 Qu Capital 的"小作坊式优化"、在 Genesis 的"工业级流水线"、以及在 Variational 的"机制级再设计"之间来回切换,逐步形成了今天这家 perp DEX 的底层性格,也是正是他们最难被复制的护城河之一。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在传统永续合约交易所普遍依赖手续费作为核心收入来源的背景下,Variational 提出了一种结构性的商业模式创新。它并没有加入低费率或高性能的军备竞赛,而是重新定义了做市和收益分配的机制,本质上是通过垂直整合做市功能,将价差收入内部化,从而取代传统手续费模式。

其核心机制在于 Omni Liquidity Provider(OLP)的设计。OLP 作为平台内置的单一做市实体,通过对用户报价时嵌入买卖点差(约 4–6 个基点)获取收入,并同时在外部市场如 Binance、Hyperliquid 等进行对冲,利用机构级费率优势将成本控制在 0–2 个基点,从而形成稳定的净收益。这种模式类似于传统金融中的“订单流支付”(Payment for Order Flow),但在链上环境中通过透明和自动化的方式执行。

这种商业设计带来几个显著优势:一是用户可以享受零手续费交易,而平台仍能通过对冲套利实现盈利;二是自动化上币和即时流动性提供,尤其适合长尾资产,增强了平台的资产多样性和交易体验;三是通过价差收入再分配(如亏损返还、交易激励和未来的代币回购)形成用户留存和价值回馈的闭环。

然而,这种模式也隐含多重风险。OLP 的盈利能力高度依赖于对冲效率、市场波动性和规模经济。一旦金库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加剧或出现极端行情,对冲成本可能侵蚀利润甚至造成亏损。此外,依赖单一内部做市商也带来了中心化风险和系统性脆弱问题。尽管团队通过风控机制(如 Last-Look 拒绝、独立结算池和动态对冲算法)试图缓解这些风险,但其长期稳健性仍需市场验证。

团队背景方面,两位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创始人 Lucas Schuermann 和 Edward Yu 不仅具备深厚的数理和工程功底,更重要的是他们曾共同经营量化交易公司 Qu Capital,并经历过 Genesis Trading 的机构做市与风险清算实践。这段经历使他们亲身体验到中心化做市模式在极端市场中的脆弱性,从而促使他们在设计 Variational 时强调风险隔离、审计透明和机制级抗压能力。

从更广的行业视角看,Variational 并不只是一个技术产品,而是一次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机制设计实验。它试图将传统金融中已验证的做市技术、风控框架和商业逻辑引入链上环境,并在收益模型、资产支持、用户激励三个维度构建闭环。其真正的护城河可能并不在于技术或产品本身,而在于团队对做市业务、风险管理和市场微结构的深度认知,以及将这种认知工程化为可执行的链上系统的能力。

最终,Variational 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其能否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维持对冲效率、能否在极端行情中保持系统偿付能力,以及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 Perp DEX 赛道中持续为用户和资金提供真正差异化的价值。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