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何一:这行业里如果不跑步跟上,社区会教我们做人

2025-10-10 10:54
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用户炒的不是「币安人生」、不是「客服小何」,而是在这些 CA 之下,那一点点聚沙成塔的公平、机会和共识
原文标题:《来!一起修仙啊!》
原文作者:Yi He,Binance 联合创始人


编者语:今日凌晨,Binance 联合创始人何一在 Binance 广场发布长文,系统阐述了近期 Binance 频频动作背后的思考逻辑。同时,她正面回应了社区近期对合约与 meme 等业务的争议,坦诚分享了自身在「打脸时刻」中的认知迭代,并以「道、法、术、器」为框架,阐述了她独特的创业修行理念。以下为原文内容:



我一般不爱给别人当爹,除非别人跑来当我爹。


如果回头看,比特币诞生于 2008 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彼时没有人会想到一份白皮书,一份开源代码,会成为过去 17 年的最优资产没有之一。时代在变,钱的理念在变,资产的理念在变,政策在变,在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上,我们这些从业者从他人口中「搞传销」的,到自称「尊贵的华尔街交易员」。在这条路上,我们的社区变得越来越大,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分叉,每一个选择都是一次筛选的过程,会有人越走越近,也有人渐行渐远。


做为一个奉行「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的创业者,我相信只有解决用户的问题,并且能有人为之买单的业务,才能叫创业,才叫建设。多年长持比特币和 BNB 的底层逻辑是我看好整个行业,而在这个行业里,BTC 是最头部的去中心化资产,而 Binance 是这个行业用户最多、团队最强的项目,如果这个团队还不是世界最一流的团队,那么我就把团队变成行业最一流的团队。


Binance 从来不是一个高大上的、完美的团队。我们一路跌跌撞撞,一边开飞机一边修飞机,我们曾经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现在我们把合规放在首位。Binance 在合规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连第三方审计都评价我们是行业合规天花板,合规资源是产品的 5 倍以上,比传统金融重。Binance 很多业务都不是第一个做的,因为当你是第一的时候,跟随是更优的战略,帆船赛中,如果你在领先位置,后面转向你就转向,妥妥的。我不是第一个做交易平台的,我们不是第一个做合约的,我们不是第一个做 C2C,我们不是第一个在产品里做链上钱包的,但我们是第一个连链上钱包都需要 KYC,我们的产品都是从「狗都不用」开始的,我们成长在非洲的村口,和用户走过拉丁美洲的达连隘口、享受过澳洲小店的惬意的咖啡,也有典型的东亚内卷。我们没有 F1 的盛宴,我们和近 3 亿的用户在一起,我们是在社区和用户的批评和建议中,小步快跑。在其他行业,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招呼都不会打一个,幸运的是:在这个行业,如果不跑步跟上,社区会教我们做人,我们「知耻而后勇」。


曾经认为合约加杠杆会放大人性的弱点,信誓旦旦说不做合约,直到 19 年熊市所有币都在暴跌的时候,所有用户哀嚎遍野时,恶补金融常识,知道什么是套保和对冲,后来逼着两个合约团队 pk 赛马,但是我们也没有忘记让合约用户经过测试再交易,也没忘记给连续梭哈的用户设置冷静期。我的打脸时刻也是由我自己一手铸就。


曾经认为 MEME 是披着亚文化皮的阴谋盘,只有正经项目好好为自己 holder 负责才是正途,直到看到那些浓眉大眼,背景光鲜体面的人,公开讲梦想,讲情怀的项目方只是把 Binance 当作流动性退出的最后一站,直接浇给。面对专业玩家,散户手无寸铁,不是现货浇给、就是合约爆破,他们的愤怒我懂,而行业结构性的改变,我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曾经在 6 个小时的 AMA 中哽咽,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能让散户和专业玩家可以都有肉吃,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用户是第一站呢?这就是 Alpha 的起点。直到我和自己和解,大部分用户期待的不是永赚,用户想要的永远是公平、公平,还是他妈公平。用户炒的不是「币安人生」、不是「客服小何」,而是在这些 CA 之下,那一点点聚沙成塔的公平、机会和共识。这个时候也不识相的提醒一下大家:MEME 没有人对项目负责,没有长期价值支撑,而且也不乏阴谋集团,注意投资风险,CA 内含有 Binance 和我的自称、推文并不等于是 Binance 或者我背书,对 MEME 玩家来说,Binance、我和狗、猪、青蛙、表情包在同一个象限,没有任何区别。反对 MEME,理解 MEME、最后成为 MEME,小丑是我自己。


相比整个金融市场,币圈还是九牛一毛,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很多巨头,所以我们不攻击友商,我们从其他的创业者、项目方学习,学不明白还可以投资、还可以买,因为朴实无华的商战最终的目标是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不是扯头发、吐口水。YZi Labs 计划投入 1B 美金支持生态和开发者,能孵化出来一批顶好的项目,这才是真商业竞争。过去历年来,扔给我们的粑粑数不胜数,我们都用来种出绚烂的花,我们钱包做得不好,就改到好为止,从不理解 MEME 存在的意义,从看到一个 CA 沾上 Binance 就开始辟谣、严防死守、和 MEME 划清界限,回归到自己该干嘛还干嘛,不是没有碎过几次道心的。


做为一个新时代的创业修仙者,感谢大家花时间读这个没什么信息含量的长文,想来想去,只好强行上点价值,这才符合我们一贯的利他思维。


创业、交易、赚钱和修仙其实一回事儿,讲究道、法、术、器;没整明白之前,如果你稀里糊涂赚了钱,也会稀里糊涂赔出去,毕竟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内的钱。


道是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符合运行规律的才能走得长,走得久。就像我们的行业之所以蓬勃发展是因为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牛逼。


法是原则,是每个公司&组织各自的文化价值观,是 Binance 的用户中心,是自由,是协作,是硬核,更是谦逊。


术:世人很容易热衷于套路、权术、营销,其实小道尔。


器:产品、工具,移动互联网产品里最容易被替代的就是工具类产品。


每个人、公司&组织各有所长,但凡一项做得好已经能拿到大结果了,大家可以各自对号入座。归根结底,Binance 这个宗门还是缺人才,所以这仍旧是一个招聘贴,来加入我们一起修仙啊。



原文链接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何一的这篇文章以极为生动的个人化叙事,折射出加密货币行业一个核心从业者的心路历程与战略思考。她并非在阐述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打脸”的自我剖析,揭示了这个行业残酷的进化逻辑:生存的唯一法则是顺应社区,而非固执己见。

她对比特币和Binance的定位认知非常清晰:比特币是去中心化价值的终极存储,而Binance则是一个在中心化世界中,以最高效率服务最多用户的入口和基础设施。这两者并非竞争关系,而是构成了行业生态的不同层级。她的所有策略都围绕于此——让Binance成为最安全、最合规、最用户友好的平台,从而捕获行业发展的最大价值。

文中反复强调的“社区教做人”是点睛之笔。这背后是她对加密货币权力结构的深刻理解。传统企业中,决策权集中于管理层;而在这个行业,真正的权力来自于社区共识。任何产品、任何决策,如果背离了社区的集体情绪和需求,无论设计多么精妙,都会迅速被抛弃。她早期对合约和MEME币的排斥与后来的接纳,正是这种认知被市场教育后的结果。她意识到,从业者的傲慢是最大的生存障碍,必须放下身段,理解并服务于最广泛的用户需求,哪怕这些需求(如MEME投机)与个人价值观最初是相悖的。

她的“反对MEME、理解MEME、成为MEME”的转变,尤其值得玩味。这并非简单的妥协,而是一种战略上的现实主义。她看清了MEME的本质不是技术或应用,而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文化和情绪的资产发行与共识形成机制。它解决了“公平启动”和流动性问题,尽管伴随巨大的投机和风险。她最终选择与MEME共存而非对抗,同时清醒地划清界限,声明不作为背书,这体现了在拥抱趋势和风险管理之间的精准平衡。

关于合规的论述,结合相关文章中Binance被罚巨款、CZ卸任的背景,就显得格外沉重。她声称合规投入是产品的5倍,自称“行业合规天花板”,这可以看作是对过去代价的补偿,也是向全球监管机构和用户递交的投名状。这表明Binance的战略已从早期的“野蛮生长”转向了“重资产合规”,旨在成为传统世界与加密世界融合中最可靠的桥梁。

最后,她将创业比作“修仙”,讲究道、法、术、器,并归结于人才招聘,这非常巧妙。“道”是行业规律,“法”是用户中心的原则,“术”是营销等手段,“器”是产品本身。她暗示Binance在“道”和“法”上已足够坚实,现在需要在“术”和“器”上精益求精,而这最终依赖于顶级人才的加入。整篇文章既是一次坦诚的内心独白,也是一篇极具针对性的高级人才招募书,旨在吸引那些理解并愿意践行这种“社区驱动、快速迭代”文化的构建者。
展开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