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这是币圈爆仓200亿美金的真正原因吗?

2025-10-11 11:44
阅读本文需 17 分钟
在金融市场,活下来,永远比赚钱更重要

2025 年 10 月 11 日,这一天对全球的加密投资者来说,是一场噩梦。


比特币的价格从 117,000 美元的高位坠落,几小时内跌破 110,000 美元。以太坊的跌幅更为惨烈,达到了 16%。恐慌像病毒一样在市场中蔓延,大量山寨币瞬间闪崩 80~90%,即便随后略有反弹,但也普遍下跌 20% 至 30%。


短短几个小时,全球加密市场的市值蒸发了数千亿美元。


社交媒体上,哀嚎此起彼伏,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汇成同一首悲歌。可在恐慌的表面之下,真正的传导链条远比看上去更复杂。


这场崩盘的起点,是特朗普的一句话。


10 月 10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其社交媒体宣布,计划从 11 月 1 日起,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 100% 的额外关税。这则消息的措辞异常强硬,他写道,中美关系已恶化到「无需会面」的地步,美国将以金融和贸易手段进行报复,并以中国的稀土垄断为理由,正当化这场新的关税战。


消息传出后,全球市场瞬间失衡。纳斯达克暴跌 3.56%,创下近年罕见的单日跌幅。美元指数下挫 0.57%,原油重挫 4%,铜价同步下跌。全球资本市场陷入了恐慌性抛售。


在这场史诗大清算中,当红稳定币 USDe 成了最大的牺牲者之一。它的脱锚,连同围绕它构建的高杠杆循环贷体系,在几小时内相继坍塌。


这个局部的流动性危机迅速扩散开来,大量使用 USDe 进行循环借贷的投资者被清算,USDe 的价格在各个平台上都开始脱锚。


更严重的是,不少做市商同样将 USDe 作为合约保证金。当 USDe 的价值在短时间内接近腰斩时,他们仓位的杠杆被动翻倍,即使是原本看似安全的一倍杠杆做多仓位,也难逃爆仓的命运。小币种合约和 USDe 的价格形成双杀,做市商因此损失惨重。


「循环贷」的多米诺骨牌是如何倒下的?


50% APY 收益的诱惑


USDe 由 Ethena Labs 推出,是一种「合成美元」稳定币。凭借约 140 亿美元的市值,它已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稳定币。与 USDT 或 USDC 不同,USDe 并没有等额的美元储备,而是依靠一种名为「Delta 中性对冲」的策略维持价格稳定。它持有以太坊现货,同时在衍生品交易所做空等值的以太坊永续合约,用对冲来抵消波动。


那么,是什么让资金蜂拥而至呢?答案很简单:高收益。


质押 USDe 本身可获得约 12% 至 15% 的年化回报,这来自永续合约的资金费率。除此之外,Ethena 还与多家借贷协议合作,为 USDe 存款提供额外奖励。


真正让收益率暴涨的,是「循环贷」。投资者在借贷协议中反复操作,抵押 USDe、借出其他稳定币、再兑换成 USDe 重新存入。几轮操作后,本金被放大到近四倍,年化收益随之升至 40% 到 50% 的区间。


在传统金融的世界里,年化 10% 的收益已属罕见。而 USDe 循环贷提供的 50% 收益,对逐利的资本来说,几乎是无法抗拒的诱惑。于是,资金不断涌入,借贷协议的 USDe 存款池经常处于「满额」状态,一旦有新的额度放出,便会在瞬间被抢光。


USDe 的脱锚


特朗普的关税言论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恐慌,加密市场也进入了「避险模式」。以太坊在短时间内暴跌 16%,直接动摇了 USDe 赖以维持的平衡。但真正引爆 USDe 脱锚的,是币安平台上一家大型机构的爆仓。


加密投资人、Primitive Ventures 联合创始人 Dovey 推测,真正的引爆点是币安平台上一家使用跨保证金模式的大型机构(可能是采用跨保证金的传统交易公司)被清算。这家机构使用 USDe 作为跨保证金,当市场剧烈波动时,清算系统自动抛售 USDe 偿还债务,导致其价格在币安一度暴跌至 0.6 美元。


USDe 的稳定原本依赖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正向的资金费率,即在牛市中,做空者需要向做多者支付费用,协议从而获利。二是充足的市场流动性,确保用户可以随时以接近 1 美元的价格兑换 USDe。


但在 10 月 11 日,这两个条件同时崩溃。市场恐慌导致做空情绪急剧升温,永续合约的资金费率迅速转为负值。协议持有的大量空头头寸,从过去的「收费方」变成了「付费方」,需要持续支付费用,这直接侵蚀了抵押品价值。


一旦 USDe 开始脱锚,市场的信心便迅速瓦解。更多的人加入抛售行列,价格继续下探,恶性循环彻底形成。


循环贷的清算螺旋


在借贷协议中,当用户的抵押品价值下跌到一定程度,智能合约会自动触发清算,强制卖出用户的抵押品以偿还其债务。当 USDe 的价格下跌时,那些通过循环贷加了多倍杠杆的仓位健康度迅速跌破了清算线。


清算螺旋就此启动。


智能合约自动在市场上抛售被清算用户的 USDe,以偿还他们借出的债务。这进一步加大了 USDe 的抛售压力,导致其价格进一步下跌。而价格的下跌,又触发了更多循环贷仓位的清算。这是一个典型的「死亡螺旋」。


许多投资者可能直到爆仓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自己所谓的「稳定币理财」,实际上是一场高杠杆的赌博。他们以为自己只是在赚取利息,却不清楚循环贷的操作已经将他们的风险敞口放大了数倍。当 USDe 价格剧烈波动时,即使是那些自认为保守的投资者,也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做市商爆仓与市场崩溃


做市商是市场的「润滑剂」,他们负责挂单、撮合,为各类加密资产提供流动性。许多做市商也使用 USDe 作为在交易所的保证金。当 USDe 的价值在短时间内暴跌时,这些做市商的保证金价值也大幅缩水,导致他们在交易所的仓位被强制平仓。


据统计,这场加密市场大崩盘导致了数百亿美元的清算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这数百亿美元中的大部分并非仅来自散户的单向投机仓位,还有大量机构做市商和套利者的对冲仓位。在 USDe 这一案例中,这些专业机构原本通过精密的对冲策略来规避风险,但当 USDe 这个被视为「稳定」的保证金资产突然暴跌时,所有的风控模型都失效了。


在 Hyperliquid 等衍生品交易平台上,大量用户爆仓,该平台的 HLP(流动性提供者金库)持有者一夜之间暴赚 40%,盈利从 8000 万美元飙升至 1.2 亿美元。这个数字从侧面证明了爆仓规模之巨大。


当做市商集体爆仓,后果是灾难性的。市场的流动性被瞬间抽干,买卖价差被急剧拉大。对于那些市值较小、流动性本就不足的山寨币来说,这意味着价格在普跌的基础上,因流动性缺失而加速崩溃。整个市场陷入了恐慌性的抛售,一场由单一稳定币引发的危机,最终演变成整个市场生态的系统性崩溃。


历史的回响:Luna 的影子


这一幕,让经历过 2022 年熊市的投资者感到似曾相识。那一年 5 月,一个名为 Luna 的加密货币帝国在短短七天内轰然倒塌。


Luna 事件的核心,是一个名为 UST 的算法稳定币。它承诺了高达 20% 的年化收益,吸引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但其稳定机制完全依赖于市场对另一个代币 LUNA 的信心。当 UST 因巨额抛售而脱锚时,信心崩溃,套利机制失效,最终导致 LUNA 代币无限增发,价格从 119 美元跌至不足 0.0001 美元,约 600 亿美元的市值灰飞烟灭。


将 USDe 事件与 Luna 事件并置,我们可以发现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以远超常规的收益率作为诱饵,吸引了大量寻求稳定收益的资金。两者都在极端市场环境下暴露了其机制的脆弱性,并最终陷入了「价格下跌、信心崩溃、清算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死亡螺旋。


它们都从一个单一资产的危机,演变成了波及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当然,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异。Luna 是纯粹的算法稳定币,没有任何外部资产抵押。而 USDe 拥有以太坊等加密资产作为超额抵押。这使得 USDe 在面临危机时,拥有比 Luna 更强的抵抗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它没有像 Luna 一样彻底归零的原因。


此外,Luna 事件后,全球监管机构已经对算法稳定币亮起了红牌,这使得 USDe 从诞生之日起,就生活在一个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中。


然而,历史的教训似乎并未被所有人铭记。Luna 崩盘后,许多人誓言「再也不碰算法稳定币」。但仅仅三年后,面对 USDe 循环贷高达 50% 的年化收益,人们再次忘记了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次事件暴露出的不仅是算法稳定币的脆弱性,还有机构投资者和交易所的系统性风险。从 Luna 暴雷到 FTX 崩溃,从中小型交易所的连环爆仓到 SOL 生态的危机,这条路在 2022 年已经走过一次。但三年后,采用跨保证金的大型机构依然在使用 USDe 这样的高风险资产作为保证金,最终在市场波动中引发连锁反应。


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曾说:「那些不能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敬畏市场


金融市场有一条颠扑不破的铁律:风险和收益永远成正比。


USDT 或 USDC 之所以只能提供较低的年化收益,是因为它们背后有真实的美元储备,风险极低。USDe 能提供 12% 的收益,是因为它承担了 Delta 中性对冲策略在极端情况下的潜在风险。而 USDe 循环贷之所以能提供 50% 的收益,是因为它在基础收益之上,叠加了四倍的杠杆风险。


当有人向你承诺「低风险、高收益」时,他要么是骗子,要么是你还没有看懂风险在哪里。循环贷的危险之处在于其杠杆的隐蔽性。许多投资者并未意识到,他们反复的抵押借贷操作,实际上是一种高杠杆的投机行为。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在牛市中放大你的收益,也必将在熊市中加倍你的亏损。


金融市场的历史一再证明,极端情况一定会发生。无论是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是 2020 年 3 月的市场暴跌,亦或是 2022 年的 Luna 崩盘,这些所谓的「黑天鹅」事件,总是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算法稳定币和高杠杆策略的致命缺陷在于,它们的设计初衷,就是在赌极端情况不会发生。这是一场注定会输的赌局。


为什么明知有风险,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人性的贪婪、侥幸和从众心理或许可以解释一部分。在牛市中,连续的成功会麻痹人的风险意识。当身边的人都在赚钱时,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诱惑。但市场总会在某个时刻,用最残酷的方式提醒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中幸存下来?


首先要学会识别风险。当一个项目承诺超过 10% 的「稳定」收益,当它的机制复杂到你无法用一句话向外行解释清楚,当它的主要用途是赚取收益而非实际应用,当它缺乏透明、可验证的法币储备,当它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推广时,你就应该亮起警灯。


风险管理的原则朴素而永恒。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使用杠杆,尤其是循环贷这种隐蔽的高杠杆策略。不要幻想自己能在崩盘前跑掉,Luna 崩盘时,99% 的人都未能幸免。


市场远比任何个体都聪明。极端情况一定会发生。当所有人都在追逐高收益时,往往就是风险最大的时候。记住 Luna 的教训,600 亿美元的市值在七天内归零,数十万人的积蓄化为乌有。记住 10 月 11 日的恐慌,2800 亿美元在数小时内蒸发,无数人爆仓清算。下一次,这样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巴菲特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牛市中,所有人都像是投资天才,50% 的收益看起来唾手可得。但当极端情况发生时,才会发现自己早已站在悬崖边上。算法稳定币和高杠杆策略,从来都不是「稳定币理财」,而是高风险的投机工具。50% 的收益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悬崖边的诱饵。


在金融市场,活下来,永远比赚钱更重要。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从加密市场的专业视角来看,这段内容描述了一场由稳定币USDe流动性危机引发的系统性崩盘事件。整个过程呈现出典型的金融杠杆螺旋与市场情绪共振的破坏性链条,其中几个关键机制值得深入剖析。

USDe的稳定机制依赖于Delta中性对冲策略,即持有以太坊现货并做空等值的永续合约,通过资金费率收益维持价格锚定。这种设计在平稳市场中能提供较高收益,但存在两个脆弱性前提:正向资金费率与充足流动性。当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时,以太坊暴跌16%导致资金费率转为负值,协议从收益方变为支付方,抵押品价值被侵蚀。更致命的是,币安上某大型机构使用USDe作为跨保证金被清算,引发初始抛售,使USDe出现脱锚。

真正放大危机的是循环贷杠杆的隐蔽性。投资者通过反复抵押USDe借出其他稳定币再存入,将本金放大至近四倍,使年化收益达到50%区间。这种操作本质上是用高杠杆追逐收益,但多数参与者并未意识到其风险敞口已被放大数倍。当USDe价格下跌时,智能合约触发连环清算,形成“抛售-贬值-再清算”的死亡螺旋。

做市商使用USDe作为保证金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当USDe价值腰斩时,即使一倍杠杆的仓位也因保证金缩水而被平仓,导致流动性瞬间枯竭。小币种因缺乏买盘支撑出现加速下跌,最终从单一稳定币危机演变为全市场崩溃。

与Luna事件的对比显示出相似的内在逻辑:高收益诱惑掩盖机制缺陷,极端市场条件下信心崩溃引发链式反应。不同之处在于USDe拥有超额抵押资产,使其未完全归零,但同样暴露了算法稳定币在压力测试中的脆弱性。

这场危机再次验证了几个核心原则:收益与风险始终对等,任何承诺低风险高收益的模型必然存在隐藏风险;杠杆会放大市场波动的影响,尤其当杠杆被嵌入复杂产品中时,参与者往往低估其破坏力;流动性是市场运行的基石,当做市商集体失效时,资产价格会失去锚定。

对于从业者而言,这类事件强调了对创新产品进行压力测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涉及杠杆和流动性转换的协议中。同时,它也提醒投资者警惕那些收益率显著高于无风险利率、机制复杂难懂、缺乏透明储备的所谓“稳定收益”产品。历史表明,当市场所有人都沉浸在杠杆收益的狂欢中时,往往是风险累积最严重的时刻。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