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我们现在炒的还能叫meme币吗?

2025-10-14 11:23
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meme币变了,是好是坏?

「1011」大暴跌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一觉醒来,大家的注意力都跟随着大盘的血流成河而去。尽管如此,在市场行情快速回复,尤其是 $BNB 创出历史新高的情况下,BSC meme 市场仍然非常活跃。而关于 BSC meme 币行情的各种讨论,虽然不再是那个仍然「神仙打架」的第一热门话题,但仍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BSC meme 行情合理吗?


不少玩家认为,这波 BSC meme 行情是来自币安的「人造牛市」,动机或是币安发起「商战」的手段之一。


由于炒作题材几乎围绕在 CZ 与何一的推文动向上,又有 Binance Alpha 以及上架币安主站的合约或现货作为短期上涨的巨大推力,的确很难说,这轮 BSC meme 行情是「有机发生」的。


但同时,「非理性炒作」也很难与「行情不合理」划上等号。无论是 3 年多前印尼小哥 Ghozali 自拍照 NFT 暴涨,还是 2 年多前铭文牛市中一天一个新协议、一天一个链的疯狂铭刻,又或是 1 年前的「小孩哥」GenZ Quant Rug 后代币市值反而冲破一亿美元,大家追求非理性炒作带来的爆炸性回报,背后的行为动机是完全合理的,无非是参与到短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中进行 PvP,以及相信背后还会有巨大的资金方来抬轿子。


那么,这样好吗?


meme 币变了,是好是坏?


Murad 的「meme coin supercycle」演讲在 2024 年曾引起轰动。他认为,最好的 meme 币比几乎所有的山寨币功能都要多,它们提供了乐趣、减少孤独感、身份认同——实现了 DAO 原本应该实现的目标,带来了共鸣、情感联系、使命感和意义感、娱乐以及幸福感,甚至推动了慈善事业、故事创作和传说建设。


而一个真正优秀的 meme 币,是需要经过长时间考验的。Murad 认为,打造一个信仰至少需要七到八个月的时间,且经历过至少两次 70% 暴跌。最优秀的 meme 币,更是需要有着核心的使命和目标,社区带着极强的文化认同或是身份认同,无惧风雨,长期为着实现使命和目标去尝试一切可能的努力。


当然可以说,有了一个 meme,执行了一个把 meme 给代币化的动作,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meme 币」。这波 BSC meme 行情,某种程度上说也很像注意力快速转移的综艺或是网红,今天火的是人生,明天火的是客服,后天火的是修仙。就像综艺嘉宾或是网红,趁自己火的时候,抓紧接商务活动或是带货赚钱,何错之有?


更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之多的,「我就是来赚钱的,我不管 meme 币到底应该是啥样的,能赚钱就行。」、「建设就是傻 X,建设不就是拉人接盘吗?」


正因为长期的运营是实际上是一项耗费心力的工作,才使得看似毫无价值的 meme 币不再是一场情绪层面的博弈游戏,而是有了可以量化好与坏的评价指标。这样的一套指标,对于 meme 币市场的长期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的指标像股票的盈利能力那样能够深入人心,我们才能够尽可能地获取到作为散户最渴望的东西之一——公平。


有一套有着共识的评价体系,你觉得好,我觉得好,他也觉得好,散户都觉得好,当前市场上 KOL 的话语权垄断情况才会得到真正的改善。否则,内幕消息、开盘捆绑、KOL 组局等等让资源优势方利于不败之地的对散户进行收割的手段,仍然会一直存在。


BSC meme 行情是好是坏?


对于散户而言,波动性就意味着机会。不管是在 BSC meme 行情中盈利或是亏损,总体上而言,它是一股活水,有一个「大家都认为应该不能不参与」的行情,总比沉闷到像一潭死水的市场要好。


我们无法得知币安作为行业内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存在,去带领这样一段 meme 行情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但会希望,他们能够做到更好,发挥更正面的作用。


比如,在最开始的野蛮生长阶段过去后,仔细地观察和筛选生态内长期坚持建设的 meme 币种,并对这些币种进行扶持。


比如,更完善的创作者激励机制,保障有创意的、愿意长期运营的创作者的工作热情。


无论在哪个链,以太坊或是 Solana,都有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时间。也许,BSC 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吧。


结语


meme 币可以走得很远,远到年轻人真的可以凭借自己的文化嗅觉和审美赚钱,远到它真的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以某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发挥作用而不再只是成为炒作利好的捐款,远到它真的能够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或是一种生活方式。


meme 币也可以很快就「死」,我们可以接受,meme 币其中的一种存在形态或许就是一个日抛的、极快节奏的赌场,但如果我们对这一点理直气壮,那最后我们都只能落寞地看着它成为一片废墟。


如果这个行业、这个市场真真切切地为你带来了利润,改变了你的生活,那么可不可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希望这个市场能够更好一些呢?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meme币的本质从未改变,它始终是注意力经济在加密市场的极端体现。但当下BSC生态的meme热潮呈现出一些值得警惕的异化特征——它更像是由交易所意志主导的、高度中心化的流量游戏。

从行为金融学看,追逐短期暴利的动机永远合理。无论是早期的NFT自拍暴涨、铭文疯狂铸造,还是如今BSC上围绕CZ推文波动的代币,本质上都是人性对财富的渴望在寻找叙事载体。问题在于,当叙事创造权过度集中于少数KOL和交易所手中时,散户参与的PvP游戏就变成了单方面被收割的猎场。

Murad提出的"meme supercycle"理论有其洞察力。真正具有文化生命力的meme需要时间沉淀和社区共识的迭代,就像Doge经过多次牛熊转换才形成文化符号。但当前BSC链上大多数项目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它们更像是算法驱动的注意力快餐,生命周期以小时而非月份计算。

交易所主导的meme行情存在天然悖论:一方面需要制造财富效应吸引流量,另一方面又难以避免内幕交易和筹码集中问题。当Alpha消息成为价格主要驱动力时,所谓"公平发射"就沦为修辞游戏。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多数BSC meme项目难以跨越"七日死亡曲线"。

但完全否定这类现象也不客观。MEME作为风险资产类别,其高波动性确实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分层和风险定价的试验场。关键是如何建立更透明的博弈规则:比如要求项目方披露初始筹码分布,建立社区治理的筛选机制,或者通过预言机实现真正的随机公平发射。

从历史周期看,每条公链的meme发展都会经历野蛮生长到规范化的过程。Solana生态从最初的土狗乱象到后来出现BONK、WIF等具有社区共识的项目,证明市场会自发进化出筛选机制。BSC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完成这个进程,但核心还是取决于交易所是否愿意让渡控制权。

真正值得期待的是meme资产类别的金融化创新。比如将文化影响力通过预言机量化评估,开发基于社区活跃度的衍生品,甚至建立meme指数的ETF产品。当评价体系从单纯价格炒作转向多维指标时,这个市场才可能走出零和博弈的困境。

最后必须清醒认识到:所有meme交易本质都是波动率交易。与其纠结"是否正宗",不如专注研究波动率产生和消散的规律。无论是中心化操纵还是有机生长,能够捕捉注意力变化节奏的参与者终将获得超额收益。
展开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