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150亿美元易主:号称去中心化的BTC是如何被美国政府「没收」的?

2025-10-16 18:34
阅读本文需 15 分钟
随着 127,271 枚 BTC 的转移,美国已然成为全球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主权实体。
原文标题:《150 亿美元 BTC 易主:美司法部剿灭柬埔寨太子集团,摇身一变全球最大 BTC 巨鲸》
原文作者:Ethan,Odaily 星球日报


美国纽约东区联邦法院的一纸诉状,在加密世界掀起巨浪。


10 月 14 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提起刑事指控,并申请没收其控制的 127,271 枚 BTC,市值约 150 亿美元,使之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比特币司法没收案。


「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虚拟资产没收行动。」司法部在公告中给出了极具警示性的措辞。并且,官方特别强调,这批 BTC 并非存放在交易平台,而是长期由陈志本人通过未托管的私人钱包保管。这似乎动摇了加密社区的核心信条:「掌握私钥,资产即不可剥夺。」


实际上,即便不破解加密算法,美国政府依然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完成资产的「司法转移」。通过链上追踪与国际协作,执法部门锁定了分散于多个地址、但均属陈志控制的比特币。法院随后发布查封令,将这些资产合法转移至美国政府控制的地址,进入司法托管程序,等待最终的民事没收判决。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将「太子集团」列为跨国犯罪组织,并对 146 个相关个人及实体实施制裁;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则依据《爱国者法案》,将 Huione Group 认定为「主要洗钱关注对象」,禁止其接入美元清算系统。英国也同步对陈志及其家族成员执行了资产冻结与旅行禁令。


在加密市场的语境中,这一刻极具象征意义。它不仅是针对一个犯罪集团的执法,更是一次国家机关对链上资产直接行使控制权的公开展示。127,271 枚 BTC——这个足以改变市场情绪与监管走向的数字,已被写入比特币监管史,成为一个关键标记。


从福建商人到诈骗帝国:陈志的资本布局与产业化罪行​


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揭开了陈志及其太子集团的另一副面孔。


在东南亚媒体的报道中,陈志曾是「柬埔寨新贵」,其掌控的太子集团也被宣传为业务遍及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跨国财团。然而,美司法部指控其背后存在一套「双层运行逻辑」:对外是合法的商业帝国,对内则是一个为诈骗收益服务的资金控制与清算系统。


陈志原籍福建,早年在柬埔寨凭借博彩与地产行业发迹。2014 年获得柬埔寨国籍后,他通过政商关系迅速获取了多项开发许可与金融牌照。此后,他并未止步于本地业务,而是通过设立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新加坡控股架构等方式,构建了复杂的跨国资产配置,并疑似持有英国身份,从而在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制造壁垒。2024 年 4 月,柬埔寨国王更签发王令,任命陈志为参议院主席洪森的顾问,这显示了其在当地深厚的政商根基。



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于 2024 年 4 月 19 日签发《王令》,任命太子集团董事长陈志公爵为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亲王顾问


据指控,陈志在柬埔寨建立的电信诈骗体系可谓「产业化」运营。司法部文件多次提及「园区」与「手机农场」的概念,其运作模式高度系统化:

· 实体基地​:所谓「园区」以服务外包为名注册,实则实行封闭式管理。​


· 人力控制​:境外劳工被「高薪招聘」吸引入境后,往往遭到人身自由限制。


· ​标准化作业​:操作员每人管理数百个「关系线」,使用统一脚本进行社交诱导和投资引导,流程类似客户关系管理。​


· 技术伪装​:「手机农场」利用大量 SIM 卡和 IP 代理,制造虚拟身份与地理位置,以掩盖真实来源。


这并非传统散兵游勇式的诈骗团伙,而是一座分工明确的「链上诈骗工厂」。所有诈骗资金最终都汇入太子集团的财务中转层。据报道,陈志的犯罪所得被用于极度奢侈的消费,包括购买名表、游艇、私人飞机,甚至包括在纽约拍卖的毕加索画作。


Prince Group 的两层业务结构梳理

​资金溯源:从黑客劫掠到诈骗洗白


本案中 127,271 枚 BTC 的来历尤为复杂。根据 Elliptic 与 Arkham Intelligence 等链上分析机构的报告,这批比特币与 2020 年一家名为「LuBian」的大型矿企被盗事件高度重合。


记录显示,2020 年 12 月,LuBian 的核心钱包发生异常转移,约 127,426 枚 BTC 被窃。链上甚至留下了 LuBian 向黑客地址发出的带信息小额交易:「Please return our funds, we'll pay a reward」。此后这批巨额资金长期沉寂,直到 2024 年中才开始活跃,其移动路径与太子集团控制的钱包集群出现重叠。(最新动态:10 月 15 日,LuBian 相关钱包沉寂三年后转移全部 9757 枚 BTC,价值 11 亿美元)


这意味着,调查揭示的并非简单的「诈骗-洗钱」链条,而是一条更复杂的路径:​​「黑客劫掠矿场→长期潜伏→被犯罪组织纳入资金池→试图通过矿业与场外交易洗白」​。这一发现将本案提升至一个新的复杂度:它既涉及黑客攻击与矿业安全漏洞,也揭示了灰色兑换网络如何吸纳并隐藏来源异常的巨大资金。


比特币是如何被查封的?


对于加密货币行业而言,本案的深远影响远不止于扳倒一个诈骗头目,更在于司法与情报机构完整演示了一套针对链上资产的处置流程:​链上定位 → 金融封锁 → 司法接管。这是一次将「链上追踪能力」与「传统司法权力」无缝衔接的实战闭环。


第一步:链上追踪——锁定「资金容器」​​


比特币的匿名性常被误解。事实上,其区块链是公开账本,每一笔转账都留有痕迹。陈志集团试图通过经典的「喷洒-漏斗」模式来洗钱:将主钱包的资金像喷壶洒水般分散至海量中间地址,经过短暂停留后,再如溪流汇入大江般重新聚合至少数核心地址。


这种操作看似复杂,但在链上分析视角下,频繁的「分散-汇聚」行为反而会形成独特的图谱特征。调查机构(如 TRM Labs、Chainalysis)利用聚类算法,精准绘制出「资金回流地图」,最终证实:这些看似分散的地址,均指向同一个控制实体——太子集团。


第二步:金融制裁——切断「变现通道」​​


在锁定了链上资产后,美国当局随之启动双重金融制裁:

· 财政部(OFAC)制裁​:将陈志及相关实体列入名单,任何受美国管辖的机构不得与其交易。​


· 金融犯罪执法局(FinCEN)§311 条款​:将关键实体列为「主要洗钱关注对象」,彻底切断其接入美元清算体系的路径。


至此,这些比特币虽然在链上仍可被私钥控制,但其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兑换成美元的能力」已被冻结。


第三步:司法接管——完成「权属转移」​​


最终的没收并非依靠暴力破解私钥,而是通过法律程序直接接管「签名权」。执法人员依据搜查令,获取助记词、硬件钱包或交易权限,随后像资产的原主人一样,发起一笔合法的转账交易,将比特币转入政府控制的托管地址。


当这笔交易被区块链网络确认的那一刻,「法律上的所有权」与「链上的控制权」便实现了统一。这 127,271 枚 BTC 的归属权,在技术和法律双重意义上,正式从陈志转移至美国政府手中。这套组合拳清晰地昭示:在国家权力面前,「链上资产不可剥夺」并非绝对。



没收之后,比特币会去哪?


当 127,271 枚 BTC 从诈骗帝国的钱包转入「U.S. Government Controlled Wallet」后,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浮现:这批巨量资产的最终去向,将揭示美国政府如何定位比特币——是亟待变现的「赃物」,还是可纳入囊中的「战略资产」?


历史上,美国政府处理没收数字资产的方式大致分为几类。Silk Road 案件中的比特币是在完成司法程序后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转让给私人机构投资者,例如 Tim Draper 就是其中一批拍卖买家。Colonial Pipeline 勒索赎金中的 BTC 则在追回后被司法部暂时留在政府账户,用作案件证据和财政部记录用途。至于 FTX,目前的状态还停留在司法托管阶段,官方未正式确认将没收资产归为政府所有,其中大部分资产理论上应在债权清算程序内用于赔偿用户,而不是直接列入国库储备。


与以上通过公开拍卖处理没收比特币(如 Silk Road 案)的方式不同的是,本案正面临一个关键变量:​2025 年 3 月,美国白宫已签署行政令,建立了「战略比特币储备」机制。​​ 这意味着,陈志案中这批 BTC 很可能不再被简单拍卖,而是直接转为由国家持有的储备资产。


由此,美国正在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链上资产监管闭环」:通过链上追踪锁定目标——利用制裁手段切断其法币出口——通过司法程序完成法律上的所有权剥夺——最终将资产转入政府控制。这套流程的核心,并非限制市场流通,而是对「密钥控制权」的合法归属进行重新定义


一旦司法程序确认资产为犯罪所得,其属性便从「个人控制的加密货币」,转变为「国家管辖下的数字资产凭证」。


随着 127,271 枚 BTC 的转移,美国已然成为全球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主权实体。​​ 这不仅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没收行动,更预示着国家力量对链上资产进行系统性管控的时代,已经开启。


原文链接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从加密从业者的视角来看,这一事件揭示了几个关键层面的现实,它们对加密货币的本质、监管演进以及链上资产的未来都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这件事彻底打破了“持有私钥即绝对控制”的迷思。比特币的设计确实通过密码学保证了未经授权无法转移资产,但这仅适用于纯技术层面。当资产涉及犯罪活动时,国家机器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接管控制权。美国政府并没有破解比特币的加密算法,而是通过司法命令合法获取了私钥或助记词,从而转移资产。这证明,在现实世界中,链上资产的最终归属仍受制于传统法律框架。

其次,此案展示了链上追踪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比特币区块链的公开性和不可篡改性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交易透明可追溯,但也为执法机构提供了丰富的分析数据。通过聚类算法和行为模式分析,调查机构能够将分散的地址关联到同一实体,即使犯罪者试图通过复杂混币或分层技术掩盖踪迹。这种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匿名性在实践中已大幅削弱,尤其对于大规模资金流动。

第三,金融制裁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动用了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和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等机构,切断了涉案实体与美元体系的连接。这意味着,即使资产在链上未被移动,其法币兑换通道已被封锁,实质价值被冻结。这种“链下制裁”与“链上追踪”的结合,构成了一套高效的资产控制机制。

此外,本案涉及的资产来源复杂,融合了黑客盗窃与诈骗洗钱链条。这反映出加密货币生态中灰色经济的复杂性和跨链犯罪的产业化趋势。犯罪组织不仅利用加密货币进行资金转移,还试图通过矿业和场外交易网络洗白资产,这对行业合规和风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美国政府如何处理这批没收的比特币值得密切关注。若将其纳入战略储备而非公开拍卖,将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式将比特币视为储备资产的一部分。这不仅会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预期,更意味着主权实体正在系统性整合加密货币进入传统金融治理框架。

总体而言,这一事件是加密货币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表明,去中心化技术并未脱离现实世界的法律与政治秩序,而是与之深度融合。对于从业者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在技术创新与合规框架之间找到平衡,同时重新评估隐私、安全与监管之间的动态关系。
展开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