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从利他到榨取:真正的加密货币早就死了?

2025-11-03 13:58
阅读本文需 12 分钟
曾经,这是一种如此纯粹、解放且充满希望的事物。
原文标题:the real crypto died long ago
原文作者:hitesh.eth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自加密货币诞生以来,它一直以利他主义为基础。早期使用任何基于加密货币产品的人们并不是为了追求金钱。事实上,他们乐于为像 BitTorrent 这样的早期加密网络提供资源,从而帮助一个庞大的社区。


在那个年代,当 OTT(流媒体平台)还未普及时,想要在线上观看一部高质量的好电影是非常困难的,这几乎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问题。我们不得不等待几个月,等到电视台播出,才能看到那些无法每个周末都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电影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我认为唯一一种始终吸纳越来越多人的文化。那些被电影文化吸引的人往往会长久地留在其中,而加密货币在这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它通过互联网让全球更多的人融入其中,使电影文化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化。



许多人通过自己的电脑系统提供电影文件,利用种子和节点(seeds and peers)进行共享,而我们则以点对点(p2p)的方式从他们的系统下载。这一切都像魔法一般。它是免费的,完全由对电影的共同热爱驱动。


这种对抗中心化系统和流程、将权力重新交还给人们的共同情感,正是那些有意或无意参与早期加密产品的人们的核心精神所在。


随后,比特币(Bitcoin)横空出世,这成为加密领域的一个分水岭。在比特币的早期,那些加入网络的人并不关心其价格。他们关注的是构建网络、教育更多的人以及推动早期采用。他们甚至通过论坛、线下聚会、活动和邮件列表无偿赠送比特币。



在 2009 年和 2010 年间,成千上万的比特币被免费赠送,而当时比特币实际上还没有任何市场价值。但随着交易所的出现,比特币开始可以被交易,并逐渐被市场赋予价值。这改变了一切。利他主义的精神开始退居次位,恐惧与贪婪悄然渗入,逐渐污染了网络的意识。


Mt. Gox、Bitconnect、OneCoin 等事件成为了典型案例,这些恶意行为者从怀揣梦想与希望的普通人手中榨取了数百万枚比特币。我们总觉得自己是游戏的早期参与者。其实并不是,兄弟。


事实上,我们来得太晚了,甚至比那些在偏远角落开着出租车、脸上挂着大大笑容,却因 Bitconnect 骗局损失 10 个比特币的人还要晚。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早期参与者。他们相信比特币,但却从未真正了解比特币的重要意义。


或许,在金钱与加密货币挂钩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那些决定在 2012 年后构建加密市场的人,将「通过信息不对称牟取私利」作为新的议程。他们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在 2017 年,当时数百种代币在少数交易所交易,这也催生了 ICO(首次代币发行)的兴起。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内,超过 500 种代币通过 ICO 进入市场。项目通过 ICO 募集了数十亿美元资金。然而,大多数代币从未获得合适的上市机会,几乎所有 ICO 代币最终在三年内相继消亡。



但当这些项目火热时,人们觉得它们会改变世界。大家相信这些理念,却没有意识到基础设施根本还没准备好。一些真正关心的人不断提醒他人,但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是别人赚钱、在线分享成功的故事,而这就足以让他们相信加密货币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相信了,也因此失去了。而坏人再次得逞。一些人甚至成功伪装成「好人」,如今仍在更高的位置上运作。


加密的新面貌


加密代币(Crypto tokens)变成了有限供应的承诺性数据字符串,而项目团队掌控着这些代币的分发。项目团队以精心计算的方式缓慢地将代币供应释放到市场中,部分分发用来制造人为的需求,然后设计激励机制吸引早期参与者,将他们的身份和声誉与代币绑定。


这些激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触发器,旨在引发信念、部落主义(tribalism)以及「错失恐惧症」(FOMO)。真正的产品不是代币,而是幻觉。围绕这些数据字符串构建的叙事不仅是虚假的,还经过了精心的情感操控。目标始终是那些处于生存循环中的「反应性思维」(reactive mind),是那些追寻意义、渴望信仰的数百万人。


一旦触及到这种思维,你甚至不需要证据,只需要一个故事,一个看似「最后机会」的符号。人类的思维,经过数十年的匮乏、羞耻或错失机会的条件反射,会双手紧抓住这些叙事。而这些数据字符串背后的人对此了如指掌。他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希望——披着数字、趋势和社区术语外衣的希望。他们以精准的手法利用信息不对称,因为希望是最容易售卖、也最难戒掉的毒品。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新鲜事,只是速度更快了而已。财富的集中一直依赖于这种不对称。少数人知道游戏规则,而大多数人则紧握梦想。但在代币的世界里,信念传播的速度远远快于反思的速度。受害者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因为下一个承诺已经出现——闪亮的、热门的、充满潜力的,又刚好足够可信,像是救赎的希望。


榨取的真相


我们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但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对于那些刚进入市场的新参与者来说,依然能看到希望;但对于经历过两到三个市场周期的老手来说,他们甚至无法消化当前市场的结构。这是他们无法真正接受的。他们跟不上叙事的变化,无法追踪催化剂的快速运作,也无法迅速行动,因为他们还停留在曾经觉得更简单的市场观念中。


但如果深入思考,市场从来没有「简单」或「复杂」之分,这一切都关乎规模。过去,一个「榨取者」(extractor)面对的是十万个用户,而现在,一个「榨取者」只需要面对一百个用户。


你被榨取的概率变得极高。即便在榨取者的世界里,也存在竞争,因此他们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以免暴露。他们不断向市场抛出新的叙事,激起参与者的兴奋。


人们在赢与输之间徘徊,有人留下,有人离开,但榨取却从未停止,反而在持续扩大规模。即便你身处榨取的循环之中,总会有一个窗口让你带着收益退出,而这取决于你的自律、风险管理以及从过去学到的经验。一些聪明的人通过正确的时机退出不断获利,而另一些人则沦为「退出流动性」(exit liquidity)。这一循环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榨取者深知,他们才刚刚触及人类贪婪的表面。


随着主流采用率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被困入其中。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政府将以监管的名义介入「拯救」我们,最终通过税收的形式将榨取的资金流转到自己手中。


反思


当你意识到这一切并开始深入思考,将其与利他主义的初衷进行比较时,你可能会忍不住落泪,看到我们对加密货币所做的一切。


曾经,这是一种如此纯粹、解放且充满希望的事物,它向我们展示了替代系统的可能性。


它本该将权力还给我们。


而现在,我们似乎拥有了权力,但这种权力却是失去的权力。


我们追随着利他主义的理念,却将精神的安宁和金钱拱手送给了市场,而某个骗子正躲在角落里嘲笑我们的愚蠢。


梦想变成了幻觉,幻觉又演变成了榨取,而这或许才是加密货币的真实故事。


原文链接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触及了加密领域一个深刻且持续存在的矛盾:技术理想主义与人性贪婪之间的根本性张力。

作者以一种怀旧且略带悲观的笔调,描绘了加密货币从早期基于共享与利他主义的点对点技术(如BitTorrent),演变为一个被金融投机、信息不对称和系统性榨取所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过程。其核心论点是,加密货币的“灵魂”——即其去中心化、反建制、将权力归还给个体的初衷——早已在资本和投机狂潮中消亡。

从技术演进的角度看,这个过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比特币的出现将密码朋克的理念变成了可编程、可存储价值的货币,这本身就是一个飞跃。但交易所的诞生是另一个关键节点,它解决了流动性问题,却也将“价格”变成了衡量一切的首要指标,从而引入了传统金融市场的所有博弈和缺陷。

文章精准地描述了当前加密经济中常见的“榨取”机制:项目方通过控制代币经济学、精心编排叙事、利用FOMO心理来制造需求,其最终产品并非技术或效用,而是一种“希望”的幻觉。这与早期社区成员无偿贡献算力、共享资源以维护一个共有网络的精神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中提到的ICO狂潮和后续的Memecoin现象,都是这种机制在不同市场周期下的具体表现。它们证明了,在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监管滞后的新兴市场中,人性的弱点会被无限放大并系统性地利用。

然而,作为一个从业者,我认为作者的论断虽然有力,但视角是单向的。他将早期理想化,并将现状妖魔化,这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现实要更为复杂:

1. **理想主义从未完全消失**:即使在今天,以太坊、比特币基层、众多的开源开发者社区、隐私协议(如Zcash、Monero)以及去中心化存储(如Filecoin, Arweave)等领域,依然有大量建设者秉承着最初的理想主义精神在默默构建。他们的声音可能被市场的噪音所掩盖,但他们构成了这个生态不可或缺的基石。

2. **金融化是双刃剑**:不可否认,金融化带来了投机和欺诈,但它也为这项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和关注度。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了顶尖的人才和资源进入这个领域,加速了基础设施的迭代和发展(例如Layer2扩容解决方案的飞速进展)。没有早期投机者的资金,许多底层协议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来发展壮大。

3. **周期性与进化**:加密市场具有强烈的周期性。每个牛市都由新的叙事和投机狂潮驱动,随之而来的是熊市的泡沫破灭和反思。正是在这些泡沫的废墟上,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和更健全的基础设施才得以建立。例如,DeFi和NFT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就是对ICO乱象的一种范式进化,它们试图提供更具体的效用和更复杂的价值捕获模型。

因此,更准确的理解或许是:加密货币的“初心”与“现实”始终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它既包含了早期共享技术的理想主义基因,也包含了后期资本与人性催生出的金融怪兽。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死亡宣告,而是一个在不断异化、批判和重构中艰难前行的复杂有机体。

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哀悼过去的“纯真”,而在于如何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综合体中,识别并支持那些能够承载最初愿景、真正创造价值的项目,同时对无处不在的“榨取”机制保持清醒的认知和批判。这篇文章的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敲响了这记警钟。
展开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