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掃碼下載APP

中國加密藝術家用科技賦能藝術,讓東方文化「出圈」

2021-05-25 16:46
閱讀本文需 10 分鐘
总结 AI 總結
看總結 收起
原文標題:《中國加密藝術家用科技賦能藝術,讓東方文化「出圈」》
原文作者:Medy



數字藝術家 Beeple 的 NFT 作品《每一天:前 5000 天》拍出 4.5 億的天價,給藝術圈扔下一顆原子彈。隨着加密藝術品頻繁被賣出天價,國內圍繞加密藝術的討論密集,舉辦了多場 NFT 藝術線上和線下展,藝術家、藏家、策展人、藝術機構從業人員等共同探討中國加密藝術的發展之路。


加密藝術因由區塊鏈技術支撐,藝術品確權或者存儲在去中心化區塊鏈上,由持有者真正擁有,藝術家可以不受限於第三方或者中間人進行發行;任何人都可以進行交易、轉移,甚至銷燬。加密藝術空間中的藝術媒介不斷出新,藝術形式更加寬泛,除了圖片之外,還可以是動圖、影像,以及可編程的藝術品。藝術品的價值取決於用戶的喜好以及開放交易市場的自由交易價格。


有評論家說 NFT 開啓新時代,加密藝術運動是第二個千年最重要的藝術革命。縱觀世界藝術史,它的發展都是在變革中進行的,文藝復興時期遵循自然主義及其透視法,是對哥特式抽象主義和程式化的變革,畢加索立體主義和馬蒂斯野獸主義顛覆了寫實繪畫,杜尚把小便池搬到博物館,用這個現成品向大衆提出「到底什麼是藝術」。


NFT 藝術算不上構成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它本質上是數字藝術。數字藝術在 20 世紀 80 年代已經興起並蓬勃發展,在發展中它不斷顛覆傳統,不斷拓寬藝術的邊界與觀念。但 NFT 加密藝術的出現,是科技對藝術的一次賦能,藝術與技術的邊界被徹底打破。NFT 作爲一個新的賽道,吸引了衆多藝術家參與進來。國內的一些加密藝術家在作品中糅合東方文化,用技術爲藝術賦能,創作符合中國文化品位的 NFT 藝術,如宋婷、林琨皓、馬瑞等人。



宋婷,《道成肉身》


宋婷的 NFT 作品《牡丹亭 Rêve 之標目蝶戀花——信息科技穿透了我》於 5 月 14 日以網絡拍賣形式在嘉德開拍。此前宋婷的作品曾在加密平臺 CryptoArt.Ai 上拍出 119ETH。宋婷擁有加密藝術家、科幻作家、開源運動棋手、女權主義者等多個身份。她的作品追求技術和文化、物質和精神的融合,作品傳達出的是不同於傳統宗教感情的宗教信仰,而是要表達道成肉身的哲理。


《道成肉身》(AI-Human 協作影像裝置及 NFT)是宋婷比較喜歡的作品。她用對抗生成神經網絡生成的圖案作血肉的底,用莫高窟第 45 窟協侍菩薩的手繪圖樣作皮囊。作品表達在動盪時代中,神不藏在聖山之巔,真神隱身在受苦受難的百姓的淚水裏,現在我們把信息科技捧上了神位。作品《膚色巴比塔》(AI-Human 協作畫作及 NFT)是藝術家對算法能否衝破偏見,幫助修建跨文化巴別塔的探索和反思。




大悲宇宙(林琨皓),目前國內較有影響力的數字藝術家之一。2020 年底在上海舉辦的《彷彿·未來》展,通過並聯 100 尊祛魅重塑後的仿生仏雕塑,藉助算法模擬彌散集中的賽博空間超級思想(supermind)意識形態,生長出一個由擬像客體堆疊形成的關係網絡,極具震撼力。他的作品探索虛擬世界的機械元素,以及虛擬世界的數字邏輯如何與富有哲學意味的思考相結合。


從 2015 年開始,林琨皓用 3D 結合科幻元素,持續創作「未來佛」系列。在他看來,3D 技術可以創造整個世界和宇宙,人走向神的渠道或許就是科技。佛像越做越精細化,各種機械化的動脈、網狀結構,以及纏繞在一起的管道,更具未來感和科幻感。2018 年他開始探索生物、算法,他的昆蟲系列和虛擬項目系列,結合算法達到「科技-神-人」或「造物主」的狀態。他還利用生成對抗神經網絡圖像與算法文本創作「文本基因計劃」 。他認爲人本身就是一種「算法」,他用科技的算法抵抗人這套算法,讓人有限的生命得以擴容。



馬瑞,《風山雲度》


馬瑞的四件 NFT 作品《雲山風度》《故宮紅色的中央公園》《天使與雅各的搏鬥》《藍色星球》已經在去中心化 NFT 發行&拍賣平臺 CROSS 上發行,目前正在 HNFT Gallery 線上展廳展覽(https://www.nftgallery.zone/list.html?gid=1&img=1.jpg)。馬瑞擁有加密藝術家、設計師等多重身份,他與衆多品牌聯名合作,寶馬新 7 系跨界設計師合作推廣、VERTU 手機聯名設計、DELL 電腦跨界聯名、故宮宮廷文化聯名。


馬瑞因自小研習書法、工筆畫、玉石雕刻等,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頗深。他的數字藝術作品也根植於幾千年的東方文化,通過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引發人們對東方文明的哲思。作品的創作形式融合中國傳統藝術、超扁平、波普藝術等風格,並加入賽博朋克風,具有未來感。


作品《雲山風度》以兵馬俑爲主題。兵馬俑身上的顏色經過千年的風化已經脫落,藝術家將兵馬俑描繪成具有潮流感的彩色,有種時間上的穿越感。在空間方面,兵馬俑既是一名戰士,又像土地和山巒,人和土地融爲一體,成爲一種符號,是對其身份 IP 的認知。畫中的山類似於中國畫的山,也是再造的山。藝術家將自然山水賦予人爲痕跡,表現現世人類對自然的改造。畫面下方的球可被認爲是一個星球,或許是人類未來生活的地方。藝術家將兵馬俑置於現世、未來之間,引領觀者思考中華文明的傳承。


陸蓉之在《NFT 浪潮裏新時代的整策師(Curategist)新局》中提出,在 NFT 藝術交易瘋狂高價的激情下,「期待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文化品位、爲中國普羅大衆、人人都能夠成爲藝術愛好者和擁有者的交易制度……開創發展中國自己的科技創新,結合中國自己的國潮美學,發展出『數字人民幣』帶給百姓的大衆文化經濟的榮景,扶持遍佈中國各地的創意人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文藝復興運動」。宋婷、林琨皓、馬瑞等藝術家在正是這方面的踐行者。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律動BlockBeats觀點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