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個空投地址分析報告:僅25%代幣空投後上漲,「低流通」不是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

24-05-23 12:14
閱讀本文需 16 分鐘
总结 AI 總結
看總結 收起
原文標題:Airdrops: An Analysis of Over 2,000,000 Events
原文作者:MUSTAFA、IMAGECARL
原文編譯:深潮TechFlow


空投作為代幣生成事件(TGE)的一部分已經非常常見,但研究卻相對較少。其機制很簡單——向合適的錢包分發新鑄造的代幣,以幫助建立初始流通量,啟用鏈上治理,推動交易,獎勵早期貢獻者,並可能吸引新用戶。


我們認為,這樣一個普遍存在的代幣設計元素應進行定量研究,以確定最佳實踐。我們收集了超過200 萬個空投事件的數據,涵蓋40 種協議,並分析了代幣設計者面臨的兩個最重要的選擇:


· 應該空投多少供應量的代幣?

· 誰應該有資格參與我的空投?


我們使用多種方法來回答這些問題,包括價格表現、波動性和錢包活動。我們的分析和數據集將公開(即將發布),我們鼓勵貢獻者幫助擴大數據集和分析。


資料集


我們的最終資料集包括40 種協定中的40 次空投事件,以及2,098,698 個獨特錢包的活動。要注意的是,我們只使用了 2023 年及之前的空投。


分析了以下40 種代幣的事件:



對於這些協議中的每一個協議,我們的分析都集中在前面提到的指標上: 資格類型和空投大小。


資格類型


「資格類型」分為「廣泛用戶」與「核心用戶」。在前者中,協議向普通生態系統用戶空投代幣,例如,新的DePIN 協議向在固定時間內參與過其他DePIN 協議的錢包空投代幣,或向特定的鏈上社區(如NFT)空投代幣。在後一種情況下,協議只獎勵直接參與協議前代幣的用戶。從根本上說,這些方法區分了兩種選擇:空投應該主要作為行銷和成長工具,還是應該專注於獎勵那些在協議啟動過程中最活躍的用戶?



空投規模


另一個關鍵要素是「空投規模」,即分配給空投的總供應量百分比。這裡的動機很簡單:是否存在某種「最佳」空投規模範圍?我們資料集中的分配規模如下所示:



中位數分配規模約為10%,這使我們得到了相對均勻的19 個小空投和21 個大空投。


分類


分類事件的目標是比較整體設計選擇。為此,我們將事件組織成四種不同的組合:



分析和見解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們的分析旨在兼顧嚴謹性和洞察力--僅使用價格數據或錢包數據很難證明因果關係,尤其是在代幣市場這樣的多因素環境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某些設計組合比其他設計組合表現得更好,但我們並不聲稱能嚴格證明這些設計組合表現得更好是這些設計選擇的結果。我們認為,有些因素的組合,尤其是空投,可能導致各類別之間平均價格表現的差異。


價格與波動性效應


衡量空投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價格影響。我們旨在測量空投可能影響的時間窗口內的價格效應。由於大多數空投發生在 TGE 時,分析價格數據時存在一些混雜因素。我們收集了空投後兩個月的價格數據,按加密指數標準化(見附錄),並計算價格變化百分比。請注意,我們的起始價格是基於空投後 24 小時,因此允許一些初始價格發現(即立即賣出者)。


空投後價格變動


在40 次空投中,只有10 次在空投兩個月後價格上漲。儘管我們看到表現範圍廣泛,但當我們衡量四個類別(如下圖)時,它們在 60 天後價格都趨向於下降 10-40%。這與我們在代幣解鎖文章中觀察到的大量崖式分配一致。大規模的預期代幣分配事件(超過代幣供應量的 1%)通常會產生賣壓,並在一段時間後穩定在較低水準。這種效應在空投事件的累積中最有可能被放大。




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見解:


1.大型+廣泛用戶組在價格表現和波動性方面表現最差。


2.整體上,核心使用者群組在價格表現和波動性方面優於廣泛使用者群組。


3.空投規模對價格表現或波動性沒有決定性影響。


此外,四個協議空投了其大部分供應量。它們的代號是 DYDX(50%)、GAS(55%)、VELO(60%)和 AMPL(67%)。我們預期空投規模與價格之間存在相關性,但未觀察到,無論是在這一組中,或是在所有代幣中(未顯示)。不過,缺乏相關性顯示團隊可以空投其大部分代幣,兩個月後仍有正面的價格變動(VELO +105%)。


錢包行為


衡量空投成功的另一個有價值的啟發是了解使用者如何處理收到的代幣。對於每個協議,我們分析了空投後 60 天內領取者的錢包。注意,出於複雜性考慮,我們沒有考慮用戶將代幣轉移到其他錢包或在 DEX 之外交換的情況(例如發送到中心化交易所)。在規模上追蹤中心化交易所的存款變得不可行,我們提出僅使用 DEX 數據作為比較分析的有用代理,很可能作為賣家的最低標準。


通常,我們將使用者分為三種類型:賣家、持有者和買家。為了進行這種分類,我們計算了 60 天內的淨變化——無變化的用戶為持有者,持倉增加的用戶為買家,持倉減少的用戶為賣家。


60 天錢包行為空投分析




我們可以得到兩個見解:


1.廣泛空投導致賣家數量增加兩倍。 平均數據顯示,廣泛空投的接受者比核心用戶更有可能賣出其代幣。這是直觀的。如果用戶因為之前未使用過的事物收到代幣,甚至可能只是聽說過,他們更有可能將其交換成他們關心的資產。更有說服力的是,賣家比例最高的 10 個協議中,有 8 個協議進行了「廣泛」分發。


2.小空投給核心用戶導致買家數量增加 4-8 倍。 數據顯示,當空投規模較小(<10%)且針對核心用戶時,買家的比例最高。這也是直觀的,因為他們是最活躍的用戶,最有可能購買代幣以參與治理或流動性投票。


建議


我們的分析揭示了四個主要見解:


1.空投給核心使用者在空投後兩個月內表現出更高的價格


2.空投規模對價格表現或波動性沒有顯著影響,這意味著「低流通量」可能對價格波動的影響不如其他因素


3.廣泛空投組的賣家數量是核心組的兩倍


4.小型空投+核心用戶組的買家數量增加了 4-8 倍(增加持倉)


我們從數據中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空投設計偏見,但必須注意的是,協議的具體背景和目標必須始終被考慮在內。


建議#1:偏向核心使用者而非廣大受眾的空投


考慮到空投給更有可能賣出的用戶的機會成本,我們的第一個總體看法是,空投應主要面向幫助引導流動性和/或推動使用的核心用戶,而不是更廣泛的受眾。我們的直覺認為,獎勵核心用戶將導致更高的持有者保留率,這在數據中得到了驗證。透過空投將非用戶轉化為用戶的可能性不大,通常更好地將注意力和資金集中在激勵核心社群上。空投給核心用戶也可能促進購買動能和相對較高的價格。


建議#2:偏向較小的空投


鑑於空投規模對價格和波動性沒有顯著影響,我們傾向於保持較小的空投而不是較大。代幣有助於引導使用和流動性,特別是如果團隊計劃繼續迭代其產品(而不是計劃將其固化),保持更多的儲備有助於為未來吸引用戶和流動性的獎勵提供資金。需要注意的是,空投仍應足夠大,以有意義地獎勵早期風險資本,並作為社區的激勵時刻。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更傾向於較大型的空投。例如,較大型的空投可以防止投票集中化,並使惡意行為者更難以影響網路。然而,允許團隊和投資者對其鎖定的代幣進行投票可能會減少此風險因素。


觀察:「低流通量」可能不是價格波動的主要驅動因素


最後,作為觀察而不是建議,數據不支持「低流通量」理論是價格大幅波動的主要原因。從邏輯上講,低流通量限制了供應,因此應該推動價格上漲。然而,我們並未觀察到大和小空投組之間的顯著關係,所有組別在發行 60 天後價格均較低。此外,分析相對波動性並未揭示空投規模的顯著差異,儘管我們預期低流通量會導致更高的波動性。事實上,大型+廣泛用戶群的波動性遠遠最高!


如果我們有無限的資源和知識,我們將擴展我們的研究,包括評估TGE 前/後的協議TVL,以評估空投規模是否影響TVL黏性,以及分析TGE 價格與最後一輪重大投資之間的比率。


附錄

Crypto Index Correction 加密指數修正

為了對不同的宏觀條件進行平衡分析,我們使用貝塔歸一化來消除代幣價格變化中的宏觀價格變化。這是使用 BTC 和 ETH 的多元回歸完成的,其中我們刪除了每種資產相對於宏觀的貝塔係數,並在調整後重建價格。


原文連結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举报 糾錯/舉報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