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餘年間,區塊鏈產業走過了一條極具實驗性質的發展之路。人們拿著一把錘子,在各個領域尋找釘子。我們看到了 DeFi 狂潮,看到了公鏈擴容的技術軍備競賽,也看到了 RWA DePIN 等新敘事的興起。但不論哪一個階段,區塊鏈的落腳點始終圍繞著使用者與企業,試圖滿足某些群體的需求。然而在加密原生群體達到千萬級用戶後,成長率顯著放緩,天花板逐漸顯現。
區塊鏈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20 年的 DeFi Summer 堪稱產業的分水嶺,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衍生性商品等金融應用紛紛湧現,區塊鏈第一次大規模證明了自己在傳統產業之外的獨特價值。第二階段是擴容與表演的敘事。當 ETH 的 gas 費用飆升至數百美元,業界意識到性能成為制衡大規模普及的瓶頸。於是開發者掀起了提升吞吐量的浪潮,從 Solana 到 Optimism、Arbitrum 等 L2 開始崛起。而後,加密原生市場成長趨緩,人們開始思考打通鏈上與現實世界。 RWA 試圖將債券、房地產、黃金等傳統資產代幣化,DePIN 讓算力、頻寬、能源等實體基礎設施進入鏈上。
而就在此時,Sign 將敘事推高至另一個高度,不是再去爭奪“某個用戶群體”或“某個垂直領域”,而是直接將目標對準“國家”這一最大最核心的需求方。
國家擁有億萬級人口、最複雜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最龐大的資產與貨幣流通。而這些,恰恰是區塊鏈的潛在最佳應用場景。 Sign 的野心在於提供一套國家主權級別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使得政府能夠將核心職能,無論是貨幣發行與結算、身份認證與管理、公共資源分配,還是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逐步遷移到鏈上。
換言之,Sign 不只是為個人或企業服務,而是要成為「數位國家」的底座。這意味著 Sign 的敘事目標不再是百萬用戶的金融創新,而是數億個用戶的主權轉型。
長期以來,區塊鏈被等同於去中心化,其敘事往往與去國家化掛鉤。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對抗式的敘事逐漸暴露出限制。對國家而言,區塊鏈的價值從來不是去國家化,而是提升治理能力與降低社會運作成本。
回顧區塊鏈的發展史,起點源自於對既有金融體系的不信任,BTC 誕生於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帶有強烈去國家化和去中心化色彩。但十餘年過去,人們逐漸發現,去國家化的理想,無法解決社會運作中大部分的現實問題。
一方面,國家不可能放棄金融與信用的主導權。無論是貨幣發行、稅收徵管,或是社會福利分發,這些核心職能都決定了國家必須掌握治理主動權。任何試圖繞過國家的體系,最終都會面臨監管阻力。另一方面,社會運作需要穩定與秩序。去中心化體系規模的擴大不可避免將涉及合規、身分認同等議題。沒有國家的參與,這些問題無法解決。
一個完全沒有國家參與的區塊鏈世界,缺乏身分體系、法律保障和公共服務,最終很難與真實社會產生大規模連結。即便在加密產業內部,發展也逐漸遇到瓶頸,當用戶突破千萬級後,成長陷入停滯,DeFi、NFT、GameFi 等風口的敘事熱度往往只能維持短暫週期,難以觸達億萬級的普羅大眾。那麼,區塊鏈真正的終極應用場景,到底是什麼?
區塊鏈不是對抗國家,而是要幫助國家。
區塊鏈所具備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程式特性自然適合作為國家層級的基礎設施,服務於貨幣發行、身分認證、社會治理與公共資源分配等關鍵環節。
而這正是 Sign 的定位。
Sign 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應用層」創新,而是直接切入主權層級,建構一套國家可以直接採用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它的目標不是侷限在數百萬的加密原生用戶,而是面向億萬級的國民群體。
Sign 的核心邏輯是提供一整套 Sovereign Infrastructure for Global Nations (S.I.G.N.),幫助國家把關鍵資料、身分和資產分發遷移到鏈上,以建立可驗證、可審計的治理體系。
建構國家主權基礎設施的第一步,是打造一條主權鏈。這意味著,區塊鏈不再只是民間實驗,而是能夠直接被國家採納和控制。
Sign 提供兩種互補的主權區塊鏈方案,分別針對特定監管要求和應用場景設計。一種是強調透明、對外連接、可全球存取以及可用於公共服務,基於成熟 L1 構建的可自訂化 L2。適用於國家穩定幣、支付系統,甚至土地、產權等資產的數位化,讓國家資產在全球流通,帶來新的金融機會。另一種則是基於 Hyperledger Fabric 的 CBDC 主權私有鏈,強調隱私與合規,適合用於銀行間結算或零售支付,由央行完全掌控,確保資料安全不外洩。
兩條鏈可以橋接,形成一個國家可控制對外可連的數位化治理網絡。政府既能維持對主權貨幣與金融體系的完全控制,也能透過公共鏈實現國際互通與資產全球化。
Sign 提供的主權鏈架構,幫助國家在隱私與公開、合規與流通之間找到平衡。
如果說主權鏈是基礎,那麼資產分發系統就是讓區塊鏈真正融入國家運轉的抓手。
國家日常需要發放退休金、福利補貼、教育津貼、醫療保障等公共資金,甚至在災害發生時還需要發函緊急救援資金。這些資金分發往往規模龐大、涉及人數眾多,傳統體系下效率低且容易滋生腐敗。
Sign 提供的分發系統,首次為國家級應用提供了真正可擴展、可落地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夠實現大規模的資金發放,一次性覆蓋數百萬甚至上億用戶,而且在設計上融入了可編程邏輯,使得資金不再是簡單的一次性撥付,而可以根據條件自動觸達。例如,教育津貼能夠定期按學期發放,退休金可以按照年齡層和社保數據精準匹配,甚至在災害救助中,資金也能夠即時定向抵達受災地區的民眾手中。
這套系統的彈性也體現在跨鏈適配上上。在需要保障隱私的零售支付情境中,系統能夠直接運作在 CBDC 鏈上,以滿足安全與隱私的要求。在需要公開透明的國際援助場景,則可以選擇運行在 L2 上,讓資金流向清晰可追溯。再加上與 Sign Protocol 的數位身分認證結合,分發過程能夠實現精準定位,確保每一筆資金真正落到應得的對象手中,從源頭上避免欺詐與重複領取。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套系統的核心模組「TokenTable」已在過往空投中大規模應用,為全球 4,000 萬用戶提供超過 40 億美元的代幣空投和解鎖。證明了其處理高並發和精準分發的能力,也足以承載國家層級的資產分發任務。
這套系統意味著國家不僅能在鏈上高效分發資產,還能將分發過程轉化為合規、透明的治理工具。退休金按時到帳、災區援助直達受災人口、教育補貼零延遲,這些都是區塊鏈在國家級應用中的直接價值。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套體係也推動了資產逐步遷移到加密標準。當福利、補貼和援助資金都透過鏈上管道運行,政府就能直接在 Web3 標準下進行社會管理和國際協作。
除此之外,Sign 也基於 Sign Protocol 提供全面的鏈上認證架構。
當下,我們的一切活動基本上都基於身分與信用,身分證代表主體,收入與納稅記錄體現個人信用。然而這些資訊分散在不同部門和資料庫中,難以流動、缺乏透明度。 Sign Protocol 的價值正是在這一關鍵環節實現突破。透過將關鍵資訊上鍊,以加密形式安全存儲,使護照、身分證等核心資料具備可驗證性與可流轉性。同時,借助零知識證明等先進密碼學手段,使用者能夠在不暴露完整資訊的前提下完成認證。
隨著更多資訊被寫入,Sign Protocol 能夠逐步建構起一個可驗證的資訊資料庫,為國家數位治理提供基礎資料支撐。在進行出入境管理時,遊客或可出示鏈上身分憑證即可快速通關。在公共服務領域中,無論是退休金發放或災害救助資金的定向撥付,系統只需驗證公民是否符合資格,即可精準觸達。
隨著時間推移,這套由 Sign Protocol 打造的鏈上體系將演化為國家主權鏈的信任基石。對未來的數位社會而言,這將是與貨幣體系同等重要的核心基礎設施。
敘事是流量的入口,驅動著資金,同時也是估值的核心。但任何一個敘事要真正落地,都必須經歷從概念到執行的考驗。
在加密世界,專案發佈白皮書常被視為快速立項,搶佔市場。然而,Sign 發佈白皮書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這並非一時之快,而是長期策略佈局,是一條經過深度鋪墊、不斷實踐和累積才走通的道路。 S.I.G.N. 的出現,並不是憑空而來。它背後有著來自產業核心人物與機構的長期支持。 Binance 創辦人 CZ 曾公開表示,自己不僅在投資和理念上關注 Sign,還在多個國家間幫助 Sign 牽線搭橋。
值得注意的是,CZ 本人已是巴基斯坦加密委員會戰略顧問,同時也是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區塊鏈與 Web3 政策顧問,這意味著他在國家層面上推動重要的基礎設施影響力。
同時,YZi Labs 對 Sign 的投資也為其長期策略提供了資本與資源支援。這些資源不僅限於資金,更包括與各類政府、機構建立連結的能力。這些長久的鋪墊,正是 Sign 能夠在白皮書階段就直接進入「國家主權基礎設施」敘事的底氣所在。
回顧過去十餘年,區塊鏈產業的早期敘事大多是與國家對抗。它強調去中心化、去國家化,希望透過技術手段繞過既有的權力體系。然而,事實證明,這條路無法真正觸及全民。沒有國家的參與,區塊鏈的規模與影響力都注定受限。真正的社會需求,不是與國家對抗,而是幫助國家更有效率地治理,降低社會運作成本,並提升公共資金與信用體系的透明度。 Sign 的答案正是建構國家主權基礎設施。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探索 CBDC 和數位治理,Sign 的價值將更加凸顯。透過主權鏈框架、資產分發系統和資訊上鏈與信用體系,Sign 不僅為國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數位治理工具,也重塑了區塊鏈的敘事,區塊鏈不再是投機市場的代名詞,而是成為嵌入國家治理體系的國家基礎設施。
更進一步,從中長期看,Sign 或許會成長為平行於 SWIFT 的體系。如果多個國家基於 Sign 部署主權鏈,並透過統一的資產分發與信用驗證協議實現互聯互通,那麼一個全新的國際清算與協作網路將逐漸成型。它不僅能補足現有 SWIFT 在效率和透明度上的不足,還能為新興國家提供更公平的國際金融接取方式。
這不僅是 Sign 的機遇,更是區塊鏈產業真正走向主流的關鍵一躍。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