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挖礦合法嗎?全球監管法規科普
原文作者:Dr. 柴說加密
加密貨幣挖礦透過算力驗證區塊鏈交易,確保網路安全並獲得加密貨幣獎勵。從家用 GPU 到大型礦場,挖礦規模不一,但高能耗和噪音等問題引發全球監管關注。 2025 年,監理環境複雜多變:部分國家(如美國得州)支持挖礦經濟成長,其他國家(如伊朗)因環保和金融風險全面禁止。
挖礦像開採金礦,產出黃金(加密貨幣)很誘人,但「礦場」要遵守當地法律,例如環保許可和噪音控制,否則可能被罰款或關停。
能源消耗:比特幣消耗巨額電力,引發環保爭議。
噪音污染:大型礦場風扇噪音擾民,引發社區抱怨。
金融合規:稅收、反洗錢(AML)和透明度要求日益嚴格。
全球範圍內,挖礦的法律地位並不統一。部分國家視其為經濟創新的機會,積極制定政策吸引礦工;而有些國家則因能源壓力、金融風險或環境擔憂而選擇限制甚至禁止。
美國:聯邦層級並未禁止挖礦,但各州差異很大。德州因低電價和開放的政策成為礦工聚集地,而紐約州則對使用化石能源的挖礦實施過渡性限制。阿肯色州在 2023 年通過專門法案保護礦工權益,但在 2024 年又新增噪音與許可要求,並限制部分國家企業進入。
歐洲:歐盟層級對挖礦的能耗尤為關注,建議成員國逐步減少相關用電,並取消對礦工的稅收優惠。
加拿大:憑藉水力發電資源優勢,加拿大成為理想的挖礦地之一。但部分省份設置了電力配額和價格管控,以防止對居民用電造成衝擊。
俄羅斯:2024 年正式立法承認加密貨幣挖礦的合法性,並建立了許可、稅收與監管制度。
哈薩克:長期以來因電價低廉而吸引礦工,近年來逐步完善許可和稅制,並針對用電來源設定差異化稅率。
伊朗、玻利維亞等國家則採取了嚴格限製或全面禁止的態度,原因主要集中在能源緊張與金融安全考量。
能源與環境:挖礦高能耗引發全球討論,特別是在依賴煤電的地區。綠色能源挖礦受到鼓勵,而高碳能源挖礦則面臨嚴格限制。
噪音與社區影響:大型礦場產生的噪音甚至成為居民訴訟的導火線,部分州政府要求礦場採用降噪設備。
許可與合規:不少國家要求礦工取得經營執照,遵循電力使用、安全生產、稅務申報等規定。
稅收政策:不同司法轄區對挖礦收益的處理差異明顯。美國將挖礦所得視為收入並徵收所得稅,出售時還涉及資本利得稅;哈薩克斯坦採用與電價掛鉤的累進稅制;加拿大則對綠色挖礦提供稅收激勵。
雖然監管多房化需要注意當地礦工也需規定在一些地區,過度用電可能觸發更高電價或違反居住區規定。此外,噪音、發熱和電力安全問題也容易引發鄰裡糾紛。合規做法包括:合理監控能耗、改善散熱與隔音、使用官方管道取得設備和軟體。
加密貨幣挖礦收益的稅收政策因國家不同:
美國:收益視為收入,以公允價值納稅(30%+),出售時加資本利得稅(15-20%)。
加拿大:綠色挖礦獲稅優,2025 年魁北克減免 10% 所得稅。
哈薩克:累進稅率,綠色能源享 0.0024 美元/kWh 優惠。
俄羅斯:2024 年 11 月新法要求企業繳稅,個人收益申報。
此外,家庭礦工需記錄收益,建議使用第三方自動追蹤稅務數據,避免罰款。
以美國為例,大多數州將挖礦活動視同在聯邦商業運作,以及礦工工作需要開辦法律義務,大多數州將需要在取得時以公允市價計入所得稅。同時,在部分能源消耗較為緊張的州,政府也會對挖礦設施設立額外的審查要求,例如能源效率標準和排放限制。
俄羅斯在 2024 年推出的新法規則更具代表性。法律明確規定所有挖礦企業必須獲得官方許可,並接受政府及中央銀行的雙重監管。
同時,環境影響評估(EIA)正成為全球礦業合規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高度重視永續發展的地區,新建礦場往往需要提交能耗、碳排放、噪音水平等多方面的報告,並透過獨立審查後方可投入營運。這不僅提高了產業的進入門檻,也推動了礦工們更積極地採用清潔能源和節能設備。
近年來挖礦產業逐漸轉向清潔能源:在北美,部分礦場直接連接風電、光電站;在北歐和西伯利亞,礦工利用水力發電和天然冷卻環境降低能耗;在中東和中亞電力,新能源發電的剩餘能源利用效率也被引入礦業,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2025 年的加密貨幣挖礦的監管法規呈現「多中心」制定:有的國家有資格未來趨勢可能是——支持綠色挖礦、強化能耗監管、完善許可證和稅收制度。
綠色挖礦的清潔能源不僅幫助礦工降低長期成本,還能改善產業形象,符合全球綠色發展的趨勢。這種轉型正成為礦業永續發展的關鍵方向。
對於礦工來說,及時關注本地政策、確保合規經營,已成為在這一行業中長期生存的必修課。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