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掃碼下載APP

交易員說 | 為何本次市場發生史詩級暴跌,何時抄底合適?

2025-10-11 17:27
閱讀本文需 15 分鐘
有人徹夜難眠,有人一夜清零,加密世界又一次在驚濤駭浪中上演「末日重啟」。

2025 年 10 月 11 日,這一天將會被刻進加密史冊。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重啟貿易戰影響,全球市場瞬間進入恐慌模式。凌晨 5 點起,比特幣開啟了幾乎毫無支撐的斷崖式下跌,連鎖反應迅速蔓延至整個加密市場。


根據 Coinglass 數據顯示,過去 24 小時內,全網爆倉總額最高可達 191 億美元,爆倉人數超過 160 萬人——無論金額還是人數,都刷新了加密貨幣合約交易十年來的歷史紀錄。有人徹夜難眠,有人一夜清零,加密世界又一次在驚濤駭浪中上演「末日重啟」。


然而,為何這次爆倉如此猛烈?是否已觸及市場底部?律動 BlockBeats 整理了多位市場交易員與知名 KOL 的觀點,從宏觀環境、流動性、市場情緒等角度解析這場史詩大清算,僅供參考。


CZ:逢低抄底


10 月 11 日,CZ 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 weRate 聯合創始人 Quinten 的觀點內容:


「新清算時,FTX 193.1 億美元,人們希望曾在新冠崩盤期間買入,而這次就是當下的新冠崩盤。 Capital)創辦人易理華發文表示,該機構暫時還沒有抄底買入,需耐心等待局勢明朗,本次事件的跌幅遠遠超過了先前預期。這次是自喊單 ETH 以來第一次全部清倉(鏈上明牌),之前只是去借貸槓桿,有幾個可以說的理由:


· 一是比特幣漲至新高壓位,沒有大利好突破,就要是美股高,和半導體公司玩起資金盤遊戲,無法持續支撐


· 三是日本即將換新首相後,升息風險增大以及利率一直漲


· 四是幣山寨幣一直陰跌,MEME 狂熱抽走流動性

原文連結


Vida(方程式新聞創辦人)


10 月 11 日,方程式新聞創辦人 Vida 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表示:「前陣子一個朋友告訴我現在有一個穩賺不賠的套利機會,就是在 USance 上做這個朋友來億 USDE 在 Binance 交易平台內套利。價格


· 導致 USDE 作為統一帳戶抵押物的抵押能力下降


· 引發更多用 USDE 當保證金的做市商的頭寸被強平


··本


BNSOL、WBETH 這種資產雖然抵押率高但其價值完全由盤口決定,而在當時條件下沒有人去給他拖底維持掛鉤,繼而引發價格崩塌、引發更多強平。可以猜到大概率一些做市商用的統一帳戶也爆倉了,所以才會有很多小幣非常極端的價格。


原文連結


>


總之,現在不算是「最佳」抄底時機,但絕對是「應該」抄底的時刻。極致的恐慌已經釋放,市場正在建構底部,雖然可能還有下探空間。拉遠看,我們離底部肯定比離頂部更近。當下資產選擇至關重要,許多專案可能永遠無法恢復元氣了。


原文連結


Benson Sun(ATX、原 FTX>


Benson Sun(MTX>ATX>ATX>

11 日,加密 KOL、原 FTX 社群合夥人 Benson Sun 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表示,今日凌晨眾多山寨幣跌幅超 60%,以往極端清算行情規模約在 10-20 億美元,本次規模擴大了十倍。美股大跌引發幣市跟跌本屬合理,但山寨幣短線蒸發如此龐大市值實不尋常,不似單純槓桿過高導致的正常清算。


更類似大型做市商主動撤離流動性,導致市場瞬間陷入深度真空。山寨幣跌勢甚至猛於 312、519 事件。這輪去槓桿堪稱週期中最徹底的一次。市場泡沫被完全擠壓,風險槓桿重新歸零。仍看好第四季走勢,後續將花費約一個月時間執行分批定投策略。


原文連結


@ali_charts(加密分析師)日,加密分析師 @ali_charts 發布市場分析表示,今天我們目睹了加密貨幣史上規模最大的清算事件,只能形容為全盤閃崩。一天之內約 193 億美元的部位被清算,影響了約 166 萬名交易者。許多資產在盤中大幅下跌,隨後出現部分反彈,但此次拋售的規模引發了關於市場在廣泛週期中處於何種位置的嚴肅疑問。


透過挖掘歷史數據,最近的類似事件為 2021 年底牛尾時段,當時比特幣正值達到 69200 美元峰值後不久。 2021 年 12 月的閃崩在單日 K 線中抹去了超過 24% 的市值,這一事件後來被證明是隨後熊市的開端。今日比特幣的日 K 線顯示最高下跌約 17%,在規模和背景上與 2021 年的牛尾崩盤驚人相似。兩者在市場處於局部高點、過度槓桿的多頭倉位浪潮以及連鎖清算事件上的相似令交易員難以忽視。雖然可能將此次反彈視為買入機會,但謹慎至關重要。這類大規模清算往往標誌著市場結構的轉變,而非暫時性下跌。這次事件可能代表市場頂部,之後可能開始更深的回撤。目前如果持有交易多頭部位,嚴格的風險管理是必要的,交易員應確保止損單已啟動且部位規模得到控制。


原文連結


Mindao(DeFi 協議 dForce 創始人)

日,DeFi 協議 dForce 創辦人 Mindao 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這次暴跌和 Luna 暴雷類似點在於,都發生在大交易平台開始接受非法幣穩定幣作為高 LTV 的抵押物,風險開始在交易平台間穿透。彼時是 UST,今天是 USDe,「穩定性」+高質押率迷惑了大部分人。


引入非法幣穩定資產做抵押物時,最糟糕的組合是採用市場價格餵價,同時允許高抵押率;加上 CEX 本身沒有完全開放的套利環境,套利效率低,風險進一步放大。 LSD 類資產面臨一樣的問題。這類資產其實都是披著「穩定性」外衣的波動性資產。


原文連結


Haotian(加密研究者)


Haotian(加密研究者)


Haotian(加密研究者)


<這次黑天鵝事件,讓我一個原本樂觀的產業觀察者,感受到了一絲絕望氣息。


原本看明白了,加密產業目前的「三國殺」局面,想著神仙打架,散戶跟著吃點肉,但經歷這次血洗,抽絲剝繭其底層邏輯,發現並不是這回事。


說穿了,原本以為技術派在搞創新,交易所在做流量,華爾街在佈局資金,三方各玩各的,我們散戶只要看準時機,技術創新的時候跟一波,熱點來了蹭一下,資金進場就衝蹭,總能分到點湯喝。


但,經歷 1011 這次血洗,我突然意識到,這三方或許根本不是在有序競爭,而是在最後收割場內的一切流動性?


第一股勢力:交易所壟斷流,手握流量和流動池的吸血鬼。


說實話,之前一直以為,交易所就是想做大平台,做大流量,做大生態,賺鏟子的錢,但 USDe 做跨保證金被連環清算這事,暴露了散戶在交易所平台規則定義下的無力,平台為了提升產品服務體驗提升的槓桿水平和暗控的槓桿水平和暗控風格。


各種返傭活動,Alpha、MEME 發射台子、各種理財循環貸款、以及高倍槓桿合約玩法層出不窮。看似讓散戶多了很多賺錢機會,但一旦交易所兜不住鏈上 DeFi 連環清算的風險,散戶也會被連帶著一起遭殃,人生吶。


細思極恐的是,前 10 家交易所 Q2 交易量 21.6 兆美元,但市場整體流動性還在下降。錢去哪了?除了手續費,還有就是各種清算。流動性到底被誰抽走了?


第二股勢力:華爾街資本系,披著合規外衣進場圈地


本來特別期待華爾街能進場,覺得機構資金能為市場帶來更大穩定性,畢竟機構都是長線玩家,能帶來場內註射增量,我們坐享 Crypto 行業融合。


但這次暴跌前又看到有巨鯨精準做空獲利的消息,暴跌前有多筆疑似華爾街結構的錢包開啟巨額空投頭寸,獲利數億。類似的消息很多,讀起來像內幕,但發生在這種恐慌時刻,讓人不得不懷疑,機構為啥總能在黑天鵝發生前獲得「前置交易」的優勢?


這些 TradFi 的機構,打著合規、帶來資金的旗號進場,實際上在幹什麼?用穩定幣公鏈捆綁 DeFi 生態,用 ETF 通道控制資金流向,用各種金融工具一步步蠶食這個市場的話語權?表面上說是為了產業發展,實際上呢?太多關於川普家族撈金的陰謀論就不多說了。


第三股勢力:科技原生派 + 散戶開發者,被夾擊的砲灰。


我想這才是大部分場內散戶、開發者,所謂的 builder 真正絕望的地方,從去年以來就說很多山寨幣被打趴下了,但這次直接擊穿歸零,讓人不得不看清事實,很多山寨幣的流動性幾乎枯竭了。


關鍵是,infra 技術債一堆,應用落地不及預期,開發者苦哈哈地 Build,結果呢?市場根本不買單。


所以,我看不清接下來山寨市場究竟如何東山再起,看不懂這些山寨專案方要如何從交易所手裡搶流動性,要如何和華爾街機構比拼拉盤實力?如果市場不買單講故事的敘事,如果市場只剩所謂的 MEME 賭博,對於山寨幣市場就是一次決絕的出清和洗牌,開發者逃離,場內從業者結構化洗牌,市場莫非要一切歸於虛無?哎,太難了!


所以.....


說太多,都是淚。如果加密產業三國殺的局面持續下去,交易所壟斷抽血、華爾街精準收割、散戶技術派被雙殺,這絕對是對過去 Crypto 週期性的玩法的滅頂之災。


長此以往,市場只留下短期的少數贏家和長期的全部輸家。


原文連結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