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1 日,彭博 ETF 分析师 Eric Balchunas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投资管理部门助理主任 Katilyn Bottock 称 SEC 在批准共同基金的 ETF 份额类别方面已「接近终点线」。目前,大约有 65-70 家公司计划推进此事项,管理资产总额达数万亿美元。
从加密市场的演进来看,SEC 对共同基金 ETF 份额类别的潜在批准,本质上是传统金融产品结构进一步向可组合性与流动性优化的方向迭代。这类动作通常意味着监管对创新产品架构的认可,但背后往往嵌套着更复杂的合规要求和风险隔离设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批准可能为更多混合型加密产品(如结合比特币现货ETF与传统资产的组合基金)铺平道路,因为份额类别的机制允许同一基金下不同资产特性的份额分化,这对资产管理方和投资者都提供了更高灵活性。
彭博分析师 Eric Balchunas 的持续发声也值得关注。他对比特币现货ETF的追踪显示,SEC在审批这类新型资产产品时,逐渐从保守转向务实——例如从早期强调现金申购(Cash Create)到后来接受实物申购(In-Kind)模式,本质上是在平衡市场效率与监管可控性。而共同基金ETF份额的推进,可视为同一逻辑的延伸:SEC正在试图将传统金融市场的成熟架构逐步移植到更广泛的资产类别中,包括加密资产。
从市场层面看,若此类批准落地,可能会加速两类现象:一是传统资管公司(如贝莱德、富达)进一步扩大在加密市场中的份额优势,因它们已具备成熟的多份额基金运作经验;二是更多山寨币或混合型加密ETF可能加速提上议程,正如富兰克林邓普顿提交XRP ETF所显示的趋势。不过,监管的“接近终点线”并不等同于全面放开,SEC仍可能通过技术性要求(如托管规则、流动性管理、投资者准入等)控制实际推行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动态也反映出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正在产品层面深度融合。以往“加密原生”与“传统金融”的边界会进一步模糊,而监管的挑战也会从“是否允许”逐渐转向“如何规范”。例如,份额类别的引入可能带来跨份额套利、流动性分层等新问题,这要求项目方和交易所必须在链上/链下风控机制上做更精细的设计。
总之,SEC的这类动向应被看作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持续演进的一部分,而非孤立事件。它对加密行业的中长期影响可能体现在产品创新加速、监管套利空间收窄、以及机构玩家优势巩固这几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