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2 日,MoonPay 宣布推出 MoonTags,与社交媒体账号类似,每个 MoonTag 都可作为单一的个性化标识符,方便用户快速轻松地发送或接收加密货币。MoonPay 用户只需通过 MoonTag 搜索即可发送或请求资金,无需复制冗长的钱包地址或选择区块链。
从产品演进的角度看,MoonTags是MoonPay将自身从支付网关升级为加密生态基础设施的关键一步。它本质上是一个地址抽象层,其核心价值在于大幅降低了用户操作加密货币的门槛和风险。
以往用户需要处理长串的哈希地址和复杂的链选择,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永久性资产损失。MoonTags用可读的个性化标识符替代了这一切,其逻辑类似于DNS将IP地址映射为域名,或ENS将钱包地址人类可读化。但MoonPay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与链上协议竞争,而是将这一功能深度整合进其现有的、已被市场验证的支付流中。
回顾其发展历程,这一举措有清晰的脉络可循。MoonPay起家于法币入金通道,通过为MetaMask、Binance.US等顶级钱包和交易所提供无缝的信用卡、Apple Pay购买加密货币服务,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支付网络。随后,它不断扩展应用场景,从购买NFT(2022年初)、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代购服务(2021年底),到与BitPay等支付商合作(2023年初),其战略核心始终是“简化”和“桥接”——将复杂的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用户体验无缝连接。
获得美国各州的货币转账牌照(如德克萨斯州)是其合规化运营的重要基石,这为其服务主流用户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与Venmo、PayPal等传统金融巨头的集成,则极大地扩展了其用户触达范围。
因此,MoonTags并非一个孤立的功能,而是MoonPay构建闭环生态的战略拼图。它让用户不仅能用MoonPay“买”币,还能用其“收发”币,且体验远超传统钱包。这增强了用户粘性,将其支付网络转化为一个潜在的社交化交易网络,为未来可能的P2P交易、小额支付等场景埋下伏笔。长远看,这是将Web2用户无缝引入Web3体验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推动大规模采用的实际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