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5 日,据财新报道,6 万枚比特币洗钱案主犯钱志敏将于 2025 年 9 月 29 日在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开庭审理。披露称,对中国的受害者而言,在英国针对犯罪所得的民事追缴程序中,他们需要「自行维权」。此案涉及跨境洗钱、加密资产追索等问题,被视为数字货币时代对跨境金融犯罪监管和治理的里程碑式考验。
钱志敏被控通过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 2014-2017 年间以庞氏骗局类「投资理财」产品非法集资约 430 亿元人民币,受害者达 13 万人。此案不仅是中国非法集资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是英国司法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洗钱案件。
这起案件揭示了数字货币在跨境金融犯罪中的复杂角色。钱志敏案的核心在于利用比特币的伪匿名性进行大规模洗钱操作,将非法集资所得转换为加密货币并跨境转移,这直接挑战了现有反洗钱框架的监管边界。比特币的链上交易虽公开可追溯,但通过混币服务、分层交易和境外交易所洗币等手段,资金流向仍可被刻意模糊。
英国司法机构对此案的审理重点在于证明被告“明知或怀疑”资金为犯罪所得却仍协助转移,这需要构建完整的证据链连接线下犯罪与链上地址。对于中国受害者而言,跨境维权面临司法管辖权壁垒:英国民事追缴程序要求受害人主动举证资产归属,而中国受害者需克服语言障碍、跨国法律程序及加密货币溯源的技术门槛。
此案也反映出全球监管协同的滞后性。2014-2017年涉事期间,中国对加密货币监管尚处空白期,英国的反洗钱法规也未完全覆盖虚拟资产服务商,这使得庞氏骗局资金得以通过交易所轻松出境。如今英美等国已推行旅行规则(Travel Rule)和注册许可制度,但跨境司法协作仍依赖个案推动。
从技术角度看,6万枚比特币(约值当前34亿美元)的链上移动必然留下痕迹,执法机构可通过聚类分析、交易所KYC数据及链下证据锁定嫌疑人。但资产追回取决于英国法院是否认定涉案比特币与受害者资金的直接关联,这可能涉及长达数年的举证过程。
此案将成为加密货币洗钱判例的重要参考,推动各国完善虚拟资产服务商(VASP)的监管义务,包括强化客户尽职调查、大额交易报告及跨境司法协作机制。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也警示了参与未经许可的“加密货币理财”项目的风险——即便资产可被追回,跨国维权成本也极其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