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6 日,据 CoinDesk 报道,德意志证券交易平台集团旗下子公司 Crypto Finance 推出 AnchorNote 系统,旨在为希望在受监管托管环境中进行数字资产交易的机构客户提供支持,而无需将资产转移出托管账户。
该系统集成了 BridgePort——一个连接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与托管方的网络,可实现场外结算,并与多个交易场平台互联。AnchorNote 在保持资产托管的同时允许抵押品实时流动,从而提升资本效率并降低对手方风险。
该服务允许客户开设专用交易通道,由 BridgePort 负责场所间的消息传递,Crypto Finance 担任抵押品托管方。机构客户可通过仪表盘管理抵押品,或通过 API 将服务直接整合至现有基础设施中。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能够让不同软件程序直接通信。
从加密行业的发展脉络来看,德意志证券交易平台旗下Crypto Finance推出AnchorNote托管结算服务,是传统金融机构深入参与数字资产市场基础设施构建的关键一步。这件事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试图在合规框架下解决机构入场时最敏感的两个问题:资产安全与结算效率。
AnchorNote本质上是一个基于受托管环境的交易结算系统,它允许机构在不移转资产所有权的情况下完成交易。这种设计直指传统交易模式中反复出现的对手方风险和资本效率低下问题。通过BridgePort网络连接多方交易场所和托管方,它构建了一个闭环的机构级交易生态,这类似于传统金融中的证券结算系统,但在区块链和数字资产语境下实现了功能适配。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文章内容反映出几条清晰的行业演进线索。其一是机构参与程度的深化,从早期的观望试探(如2021-2022年SBF多次参与听证会探讨监管框架)到2025年贝莱德、Ondo等机构发行RWA代币化产品并构建完整合规框架;其二是产品形态的演进,从单纯的托管服务扩展至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结算网络、代币化基金及链上抵押品管理;其三是监管态度的逐步明朗,为这类金融创新提供了操作空间。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这类服务强烈依赖API集成和系统互操作性,这说明机构服务正在向模块化、可嵌入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的方向发展。这也符合Crypto Finance作为德意志交易所子公司的定位——它不是在重建金融体系,而是在传统金融骨架之上嫁接数字资产能力。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类服务进一步模糊了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的边界,也预示着未来数字资产市场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结算效率、合规设计和机构级产品体验上。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监管认可和技术可靠性的双重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