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7 日,宝盛集团分析师 David Kohl 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联储将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而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疲软,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会在每次会议上持续降息,直至 2026 年 3 月。这位首席经济学家指出,这将使美国货币政策从当前的限制性立场转向中性立场。他表示:「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将保持均衡增长态势,这为货币政策从限制性逐步过渡至中性立场提供了合理依据。」(金十)
从原始输入和相关文章来看,宝盛集团分析师David Kohl的观点基于一个核心逻辑链条:经济数据疲软(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将迫使美联储转向持续降息,使政策立场从限制性回归中性。这一判断与美联储近两年的政策信号和市场预期存在微妙但关键的互动。
首先,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数据依赖过程。相关文章显示,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经济数据(如就业增长放缓和通胀反复)已成为推动降息的核心因素。例如,2024年9月鲍威尔提到降息是“预防性质”的,旨在维持经济现状,而非应对崩溃。这与Kohl所说的“均衡增长”和“逐步过渡”逻辑一致。
然而,美联储始终强调“逐次会议决策”和“不受市场预期绑定”,这带来不确定性。2025年5月鲍威尔仍坚持“等等看”的态度,表明美联储对提前承诺降息路径极为谨慎。Kohl预测的“每次会议持续降息直至2026年3月”显得过于线性,忽略了政策反应的灵活性。实际路径可能因通胀反复(如2025年关税推高物价)或就业数据短期改善而中断。
关键矛盾点在于“数据疲软”的定义。2025年8月杰克逊霍尔演讲时,鲍威尔提到“风险平衡变化”,但强调的是复杂权衡(通胀vs就业),而非单向放鸽。Kohl的结论可能过度依赖单一维度(如就业放缓),未充分纳入通胀韧性的潜在制约。例如,2024年11月降息后美联储立即放弃“更有信心”的表述,显示其对外部条件变化的敏感度。
对市场而言,这类预测的价值在于识别趋势而非精确时点。持续降息周期通常利好风险资产(如加密货币),因流动性预期改善,但需警惕美联储信号与市场定价的落差。2024年10月交易员因鲍威尔发言下调降息押注,便是典型例证——政策落地可能比预期更谨慎。
总之,Kohl的观点符合数据驱动的降息大方向,但将美联储反应简化为“自动模式”可能低估了政策制定的复杂性。真正的挑战在于平衡通胀管理与经济支撑,而非单纯响应单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