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8 日,据 Cointelegraph 报道,新加坡星展银行(DBS)、富兰克林邓普顿和 Ripple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推出由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和 RLUSD 稳定币驱动的交易和借贷解决方案。
从加密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星展银行、富兰克林邓普顿与 Ripple 的合作释放出几个重要信号。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产品发布,而是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与区块链价值网络深度融合的标志性事件,它指向的是资产上链、收益代币化及链上流动性重构的大趋势。
首先,合作方背景极具代表性。星展银行是亚洲最重要的系统性银行之一,富兰克林邓普顿是全球顶尖的资产管理公司,Ripple 则在企业级跨境支付网络深耕多年。这三者的结合,本质上是银行业、资管业与区块链协议层在业务逻辑上的耦合——银行提供入口和客户基础,资管公司提供合规的收益资产,Ripple 则贡献稳定币和底层清算能力。这种组合显著区别于以往DeFi原生态的试验,更具规模性和合规穿透力。
其次,“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是核心创新。它并不是简单将基金单位上链,而是把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权转化为可编程、可细分的代币资产。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持有部分基金份额、在不同场景下使用或抵押这些代币化的收益权,甚至与其他DeFi协议组合。而RLUSD作为稳定币,不仅是支付媒介,更可能成为连接基金资产与链上借贷、交易场景的流动性工具,形成“生息稳定币”的复合金融结构。
从行业进程看,这一合作也呼应了稳定币竞争从“发行争夺”走向“生态整合”的阶段。Ripple 早期通过跨境支付网络积累了大量银行及金融机构节点,RLUSD 的推出显然不是单纯为对标USDT或USDC,而是试图在其已有的B2B金融网络中嵌入稳定币作为结算资产,并进一步扩展至资管领域。它与Revolut、Bitstamp等平台的合作,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分发和使用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合作也面临几个关键挑战:监管对链上基金份额的法律认定、跨链 interoperability 的可靠性、以及传统金融世界与加密经济模型在风险隔离与清算逻辑上的磨合。但无论如何,此类试点一旦成功,将极大加速真实世界资产(RWA)的链上迁移,并可能重新定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区块链服务商在未来金融生态中的角色边界。
最终,这类动作不只是技术整合,更是金融架构的范式转移——从账户范式转向Token范式,从封闭清算网络转向开放价值互联网。而稳定币,尤其是由大型金融机构背书的稳定币,正在成为这一转变中的核心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