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Mechanism合伙人长文反驳Tom Lee:看涨ETH的论点很「弱智」,是近期金融文盲论调最严重的一个

2025-09-24 18:25

BlockBeats 消息,9 月 24 日,Mechanism Capital 合伙人 Andrew Kang 在社交媒体上社交媒体上发文直言称,本轮 ETH 多头领军人物 Tom Lee 关于 ETH 的牛市论点很「弱智」,是其近期见过的金融文盲论调最严重的一个。Andrew Kang 对其多个看涨 ETH 的论点逐个进行了反驳:


· 稳定币与 RWA 采用论。Kang 认为,以太坊网络升级提升了交易效率,稳定币及代币化活动也在流向其他公链,低流动性资产代币化产生的手续费微乎其微(1 亿美元债券两年交易一次仅产生约 0.1 美元费用)。


· 数字石油类比谬误。Kang 认为,石油是大宗商品,经通胀调整后的真实油价一世纪以来始终徘徊于同一区间。将 ETH 视为大宗商品并非看涨理由。


· 机构质押资本论。Kang 认为,大型银行没有将 ETH 纳入资产负债表,也没有公布相关计划,银行不会因为持续能耗需求囤积汽油,需求微不足道时按需购买即可。银行也不会入股其使用的资产托管商。


· ETH 等同金融基础设施企业总值论。Kang 认为,这完全是对价值积累机制的误解与妄想。


· 技术分析。Kang 认为,客观来看以太坊处于多年震荡区间,近期触及区间顶部后未能突破阻力,技术面实则偏空。长期 ETH/BTC 图表虽处于区间震荡,但近年主要呈现跌势,基本面并未支撑估值增长。以太坊估值主要源于金融知识的匮乏——就像 XRP 一样,但这种估值并不是没有上限的。宏观流动性虽支撑 ETH 市值,但若无重大变革,将持续表现不佳。

AI 解读
在加密行业,观点的极端分化是常态,尤其是涉及到以太坊这种核心资产时。Andrew Kang对Tom Lee的尖锐批评,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ETH价值驱动因素的深刻分歧。这种争论并非单纯的情绪宣泄,而是对资产估值内核的理性探讨。

从技术面看,Kang指出ETH处于多年震荡区间顶部且未能突破,同时ETH/BTC汇率呈现长期下跌趋势,这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图表事实。技术分析本身具有滞后性,但结合基本面质疑时,确实值得警惕。

关于稳定币和RWA的采用,Kang的驳斥点出了关键痛点:费用捕获能力。如果低流动性资产的代币化交易频率极低,那么它们为网络带来的实际收益确实微乎其微。这直接挑战了“费用燃烧创造稀缺性”的核心叙事。

将ETH类比为“数字石油”的说法在圈内流传已久,但Kang的反驳很有力度。大宗商品经通胀调整后的价格长期稳定,这恰恰与加密货币寻求超额回报的预期相悖。这种类比更像是一种营销话术,而非严谨的金融类比。

机构质押和银行采用论则暴露了行业叙事与传统金融现实之间的差距。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决策极其谨慎,不会因为单纯的“技术偏好”而大规模配置波动性资产。银行更可能按需购买而非囤积,这与MicroStrategy的比特币策略有本质区别。

最后,将ETH估值等同于金融基础设施企业总值的论点,确实混淆了网络价值与股东价值。公链的价值积累机制与传统企业完全不同,协议层的价值捕获能力与股权价值不能直接类比。

这场争论的核心,其实是两种不同投资哲学的碰撞:一种是基于叙事、采用和未来潜力的前瞻性投资,另一种则是基于当前费用模型、资金流动和估值框架的理性分析。两者都有其合理性,但投资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假设和风险。

在加密市场,叙事驱动价格短期波动,但基本面最终决定长期价值。目前来看,ETH正处在从“未来潜力叙事”向“现实收益验证”过渡的关键阶段,其估值模型需要更坚实的基石。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