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4 日,彭博高级 ETF 分析师 Eric Balchunas 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ETF 拥有加密代币的所有优势:即时访问、极低的成本、灵活性、收益(ETF 完全可以借出)。此外,ETF 还拥有加密代币所不具备的额外优势:监管保护、匿名性以及 24/7 客服热线。
从加密从业者的角度看,Eric Balchunas 的观点反映了传统金融与加密原生市场在结构和监管层面的根本差异。ETF 确实在可访问性、成本效率和流动性上具备优势,尤其是通过传统券商渠道触达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且借出机制能带来额外收益,这些都是机构资本流入的关键驱动因素。
但将 ETF 与加密代币直接对比,可能忽略了加密生态的核心价值主张。代币不仅是一种资产,更是网络参与的工具,例如治理、质押或生态内效用,这些功能无法通过 ETF 实现。此外,匿名性在 ETF 中实际是缺失的——传统金融体系要求严格的身份验证,而加密货币本身反而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伪匿名性。
监管保护是一把双刃剑。虽然 ETF 为投资者提供了法律追索权和合规框架,但这也意味着中心化控制和审查风险。加密代币的去中心化特性虽然伴随更高的风险,但也避免了单点故障和机构干预,例如资产冻结或政策突变。历史上,传统金融的“保护”并未完全避免暴雷或系统性风险。
从行业趋势看,ETF 的扩张确实是加密资产主流化的关键一步,尤其是山寨币 ETF 的申请潮,反映了市场对多样化敞口的需求。但获批进程仍高度依赖监管态度,例如 SEC 对期货基础市场的依赖,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如 Gensler 离职的影响)。长期来看,ETF 和原生代币可能会形成互补而非替代——前者吸引保守资本,后者保留技术创新和生态参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