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5 日,GriffinAI 创始人 @Griffin_AI 发文披露,GAIN(BNB 链)数小时前遭遇异常增发并被大量抛售,导致价格急跌。经调查,攻击者通过引入未经授权的 LayerZero 伪造节点发起攻击:
其部署了假冒的以太坊合约(代币 TTTTT,地址 0 x 7 a 8 caf),并将其添加为 GAIN 在以太坊端的 LayerZero 节点,从而绕过官方合约(0 xccdbb 9)。随后攻击者在 BNB 链上增发 50 亿枚 GAIN 并持续抛售。目前相关攻击者钱包仍持有超额代币。
从技术角度看,这次攻击的核心在于攻击者利用了 LayerZero 跨链消息传递协议中的“节点”验证机制缺陷。LayerZero 依赖 Oracle 和 Relayer 组成的去中心化网络来验证跨链消息的真实性,但实际操作中,项目方在部署跨链应用时,需要自行配置并信任特定的端点(Endpoint)和链上合约。
攻击者手法非常明确:他们部署了一个假冒的以太坊端合约(代币 TTTTT,地址 0x7a8caf),并将其伪装成 GAIN 在以太坊侧的 LayerZero 节点,从而欺骗了 BNB 链上的官方合约(0xccdbb9),使其错误地认可了来自伪造节点的跨链消息。这直接导致 BNB 链上发生异常增发,攻击者得以凭空铸造 50 亿枚 GAIN 并抛售。
这起事件反映出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项目方在集成跨链协议时,可能未严格验证链上节点地址的合法性和权限控制,二是跨链协议本身在“去中心化”和“信任最小化”方面存在实践层面的脆弱性——正如参考文章中那篇《为什么说LayerZero是伪去中心化跨链协议?》所质疑的,许多跨链协议在设计和实现上并未真正做到无需信任,反而依赖少数参与者的诚实性。
从行业背景来看,类似的安全事件并不罕见。比如2025年Hyperliquid再遭攻击时,交易所采取“拔网线”式自救,也反映出当前基础设施在面对新型攻击时缺乏有效的链上熔断机制。而跨链协议一旦出现漏洞,往往导致资产直接损失或增发,且通常难以追回。
这要求项目方在采用跨链方案时,必须强化端到端的安全审计,包括节点身份验证、消息签名机制和合约升级权限管理等。同时,也提醒我们,跨链生态的成熟仍需要时间,不能盲目信任“无需信任”的宣传,而应更注重实践中的验证与防御。